本報記者 馮鐵飛
日前,山西省太原市市民何先生向記者反映,前不久,他在太原市郵政儲蓄銀行購買了一款短期理財產品,過了期限去取本金及收益時,卻被告知不是短期產品,未到期限不能取。何先生回家細看理財產品協議書,竟然發現沒有注明期限或天數。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投訴
協議書上沒有注明期限
今年76歲的何先生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他在太原市郵政儲蓄銀行迎新街網點取工資時,一個客戶經理向他推薦兩款理財產品,一款周期近一年,另一款周期為半年。考慮到當時家里不會急用錢,何先生花5萬元購買了一款周期為180天的理財產品。當時,客戶經理拿出協議書,跟何先生簽訂了產品協議。
今年4月,何先生家里突然需要用錢,而且他估算著購買的理財產品已過了180天,就去銀行取本金及收益。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時間到了但錢到賬還得幾天。何先生等了幾天后,再次去銀行時被工作人員告知錢還沒到。何先生覺得銀行不守信用,便與工作人員理論起來,對方查詢后告知,他購買的理財產品周期是285天,還未到期,不能取。“因為家里急用錢,我一下子著急起來。”何先生告訴記者,“當初我買的時候和客戶經理說得很明白,要短期的,可誰知卻給我買成長期的了,我只能到處借錢去應急。”
何先生回家后認真查看理財產品協議書,發現協議書上沒有注明期限或天數。“我覺得銀行在騙人,不寫清楚周期,時間長短不是由銀行定嗎?”何先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因為取不出錢跟銀行交涉,銀行工作人員說,理財產品協議書上沒有具體期限,產品說明書上有,但產品說明書是不給客戶的,需要客戶簽字后留在銀行保存。可據何先生回憶,當初簽協議時,他沒有見到過產品說明書。
■調查
風險提示早被他人抄好
記者在何先生的理財協議書上仔細查看,發現確實沒有約定該款理財產品的期限或天數。“這樣就給銀行糊弄客戶提供了機會。”何先生說。
記者看到,該理財協議書上有一個關于風險提示的“客戶抄錄處”,里面的文字是用手寫的,內容為“本人已經閱讀本產品協議背面的風險提示,充分了解并知曉本產品的風險,愿意承擔有關風險”,下端為何先生的簽名。但何先生的簽名字跡與“客戶抄錄處”的字跡明顯不同。何先生對此表示,當初辦理理財產品業務時,“客戶抄錄處”里的風險提示語是早就寫好的,他本人只是按照客戶經理說的在該簽名的地方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何先生說,他的視力很好,也經常寫字,不需要他人代寫。
“當初簽訂理財協議時我也沒看到過理財產品說明書。”何先生說,他的工資一直由郵政儲蓄銀行代發,出于多年的信任,他就按客戶經理說的簽了字。
在何先生的理財協議書上,記者發現抬頭部分有一個特別提示,其中特別提到:“郵政儲蓄銀行提醒您在填表申請辦理個人理財產品相關業務前詳細閱讀相關個人理財產品的說明書,個人理財產品說明書為本協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成認購后,請妥善保存經郵政儲蓄銀行簽署的本協議客戶聯以及相關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凡簽署并填寫本協議的客戶,視為自動認可相關理財產品說明書內容,并愿意接受約束。”
■回應
工作人員代老年人抄寫
山西省郵政儲蓄銀行個人業務二部總經理助理張紅午對此解釋稱,該銀行的理財產品是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設計的,各地只是遵照總行的設計來進行銷售,關于理財產品的具體期限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有詳細說明,客戶可以到網上或者在辦理業務的郵政儲蓄銀行網點提供的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查看。
張紅午對記者說,郵政儲蓄銀行業務部門經常會遇到老年人購買理財產品,但很多老年人視力不好,看不清東西,手寫也比較費勁,所以工作人員經常會提出代為抄寫。雖然銀行規定必須讓客戶親自抄寫風險提示,但考慮到很多老年人的實際情況,工作人員通常會給他們抄寫,但簽名是必須讓老年人自己簽的。產品說明書是銀監部門要求銀行必須留存的,如果客戶要求留下一份,銀行也可以給一份。
■進展
銀監局責令銀行整改
5月16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山西監管局(以下簡稱山西省銀監局)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監管處副處長王斌向記者表示,在接到記者反映的問題后,該局高度重視,立即將相關材料從太原市郵政儲蓄銀行調取出來,經查驗,確實發現風險提示與何先生簽名的字體明顯不符。另外,郵政儲蓄銀行關于理財產品說明書的說法不正確,今年起實施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第三章銷售文本管理第十一條規定,“銷售文件包括:理財產品銷售協議書、理財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客戶權益須知等……經客戶簽字確認的銷售文件,商業銀行和客戶雙方均應留存”,銀行的理財產品協議書上明確寫明了客戶要留存理財產品說明書,銀行就應該按照協議嚴格執行。
王斌告訴記者,太原市郵政儲蓄銀行上述行為是違規的,該局已要求該銀行對違規現象進行整改,并查清此事的責任,對責任人按照規定進行處理。銀監局一直不鼓勵銀行積極向老年人銷售理財產品,很多老年人視力不好,對理財產品了解得不是很透徹,再加上有的銀行工作人員對所銷售的理財產品收益夸大,有時甚至不談風險所帶來的后果,以至于讓老年人誤解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收益高,還沒有風險,如果理財產品最終收益極低甚至損失本金,將引發糾紛。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明白,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不可能保本和保高收益,一定要評估好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再進行購買。
王斌表示,為了防止出現糾紛,目前,山西省銀監局要求有條件的銀行對銷售理財產品的全程進行錄音錄像,這樣可以防止銀行違規,同時也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如果這項措施可行,將逐步進行推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