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勇杰 發自山東煙臺
齊魯銀行假票據案余音未了、疑團重重,同屬山東行政區的煙臺銀行再次爆發支行行長卷款4億潛逃案。
2月12日,煙臺,勝利路261號,一棟沿街商廈的裙樓,打眼望去,還不如旁邊加州牛肉面館光鮮的綠色小門臉,安靜得有點兒冷清。這里,就是剛剛爆出行長卷款4.36億元潛逃大案的煙臺銀行勝利路支行。
龍年伊始,喧囂一時、排隊等待過會的城商行上市潮,在煙臺銀行大案陰霾下,似乎變得撲朔迷離。煙臺銀行,似乎也成為城商行發展“陣痛”的典型樣本。
換崗前潛逃
“目前還沒聽說有大調動,但肯定不是劉維寧一個人能干成的。”2月13日,煙臺銀行一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推測,至少勝利支行應該會有人員調整。
對于這樣一個相當于儲蓄所規模的支行而言,調整可能是換血。“前任行長的情況我們不熟悉,具體情況得問總行。”勝利支行員工顯然已經習慣了記者的突然來訪,眼神語調都很“官方”。
2月11日,煙臺銀行董事會秘書秦魯斌表示,1月31日,煙臺銀行內部部分支行行長強制性換崗調整當中發現,劉維寧不知所蹤,隨后核對勝利支行票據賬目不符,隨即報案。
公安部此前發布的通緝令顯示,2012年2月2日,煙臺銀行保安部工作人員到煙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煙臺銀行勝利路支行行長劉維寧從2011年4月到2012年1月17日,分多次將銀行庫存銀行承兌匯票全部取走,用途不明,票面金額4.3億元人民幣。
此前,媒體透露,劉維寧是1月31日卷款倉惶出逃,但上述說法在采訪中并未得到煙臺一家國有銀行人士的完全認同。
“強制性換崗,作為內部風控的措施,類似突擊檢查,但是,工作交接總要有一個過程,而且一個工作長達8年的‘老人兒’、一個支行行長不可能完全沒聽到風聲。”煙臺一家國有銀行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分析,如果真是倉惶出逃,有可能是兩種情況:一是經手賬目上挪用資金缺口過大,劉維寧不能抹平,期限臨近迫不得已出逃;另外是劉維寧非法使用金融票據挪用資金,已引起內部懷疑,因此被強制性換崗、調查相關問題,劉猝不及防潛逃。
據新華網消息,劉維寧被捕后表示,一度試圖用張家港一筆資金彌補相關漏洞,但最終未能實現,因此在換崗前夕潛逃。更耐人尋味的是,劉維寧被捕以后,曾對浙江當地媒體表示,相關內情復雜,只能回到山東以后再說。
2月7日, 已經在浙江嘉興、紹興等城市輾轉潛逃的劉維寧,在浙江金華被公安局辦案人員在例行交通檢查中意外抓獲。據悉,2月8日,劉維寧已被押解回煙臺,目前關押在煙臺福山區看守所。“案子是市局重點督辦的,具體案情目前還在保密階段。”2月13日,煙臺公安局經偵大隊警官透露。
劉維寧聲稱的“復雜問題”,在警方以及煙臺銀行的一致封閉口徑下,仍是一團迷霧。與此同時,劉維寧涉嫌非法使用金融票據轉移的4.3億元資金情況,各方說法存在明顯差異。
4億巨款疑點
2月8日,浙江金華警方透露信息顯示,劉維寧擔任煙臺銀行勝利路支行行長已經有8年之久,從2011年4月到2012年1月,他分多次將所在銀行的庫存銀行承兌匯票取走,涉案金額高達4.36億余元。
《錢江晚報》的報道稱,“被他帶走的銀行承兌匯票,大多數已經提前套現,款項去向不明”。
煙臺警方關于款項套現問題,也曾做出近似表態。煙臺市公安部門曾透露,煙臺某銀行支行原行長劉維寧涉嫌挪用資金和非法出具金融票證,于1月31日潛逃。劉維寧帶著存在該支行的4億多元銀行承兌匯票,但其中大部分都已提前套現,目前這筆款項去向不明。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案件知情人透露, 從2011年4月開始,分276次將所在銀行庫存銀行承兌匯票取走,涉案金額高達4.36億元。其中有1.7億元已經轉入個人賬戶。
然而,對于相關挪用資金已大部分套現的說法,監管部門以及煙臺銀行一直持有異議。“涉案金額并不等同于套現資金,更不一定等同于煙臺銀行的損失金額。”2月13日,煙臺銀監局一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案件仍在審理過程,銀監部門主要工作是配合司法機關工作。
對于具體損失問題,煙臺銀行高管一直以案件尚在調查,未給予明確回復,僅表示該案對煙臺銀行正常運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根據煙臺銀行最新財務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行資產總額349.93億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32億元,資本充足率17.46%,實現撥備前利潤5.15億元,實現賬面利潤2億元。
雖然煙臺銀行董秘秦魯斌強調資本充足率遠高于監管部門要求,然而高達4.36億元的票據款項一旦去向不明,幾乎等于煙臺銀行近三年凈利潤總和。
也許,對于煙臺銀行而言,損失并不像高層對外表態這般輕松。“作為銀行工作人員,劉維寧單獨完成將客戶的承兌匯票取走套現,幾乎是不可能的。”業內人士表示,警方以及監管部門將案件定性非法使用金融票據,“只有知道詳細案情以后,才能知道劉非法使用的具體方式以及涉案人員”。
對于警方與監管部門對4.36億元款項是否套現以及煙臺銀行損失問題的異議,煙臺一家國有銀行高管表示,監管方以及煙臺銀行肯定希望將相關損失金額降到“賬面最低”,因為該案可能會涉及銀行體系內部監管追責問題。
無論結論如何,屢發票據案的煙臺銀行,監管失職難辭其咎。
屢發票據案
劉維寧攜款潛逃案,不是煙臺銀行第一起涉及內部人員非法使用金融票據事件。
煙臺銀行內部人士透露,2004年至2006年間,煙臺銀行煙臺山支行行長張群利,收回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資金不入賬,私自賬外放款,賬外經營資金總額達5億元。
不過,此說法并未得到煙臺銀行高管官方證實,此前,《中國經營報》報道,此事并未發生在煙臺銀行內部,卻由煙臺銀行董事長出面解決。對于上述報道,時代周報記者曾多次聯系煙臺銀行董秘秦魯斌,均未得到正面回應。
劉維寧操作手法是否跟“傳聞中”的張群利非法使用承兌匯票事件相同,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據公開資料,銀行承兌匯票是指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簽發,向開戶銀行申請并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遠期匯票。
長期以來,業界普遍認為票據等業務是“低風險”業務,而沒有成為風險管理的重點。“國有銀行一般很少出現相關問題,但是城商行大規模擴張以后,非法使用票據案頻發。”煙臺一家國有銀行高管表示。
劉維寧的行為可能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挪用抵押在支行的承兌匯票;二是勾結外部企業,開出承兌匯票來套現資金。作案人套出資金后,一般是拿去放高利貸或者其他投資,等匯票到期之前,把錢收回來填補窟窿,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與保證金被挪用的道理相似。
“劉維寧采用哪種方式:或者兩者都有,這個很難說,但是他往浙江跑,多少有點端倪。”煙臺銀行內部人士分析。
根據浙江金華辦案人員透露,開車從煙臺出逃的劉維寧,到嘉興向朋友籌借了30萬元現金,在上海、杭州、蕭山、永康、紹興等各地輾轉,每處停留不超過3天。同時,劉維寧從不住賓館、只在不需要登記的洗浴中心過夜。“上述情況顯示,劉維寧出逃應該是經過準備,其選擇浙江屬地城市,應該也有一定目的性。”煙臺公安局經偵大隊警官分析。
2011年4月開始,劉維寧非法使用票據、挪用相關資金,是否流向其潛逃地點,在案情公布前,依然只是猜測。對于煙臺銀行而言,無論資金流向何處,其監管漏洞,都堪稱城商行發展“陣痛”樣本。
城商行“陣痛”標本
“平心而論,煙臺銀行在城商行中資質、業績、發展前景,都算比較優質的。”山東銀監局有關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煙臺銀行最大的發展優勢在于煙臺的人口資源和經濟實力。
根據公開資料,煙臺下屬4區7縣,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人口已經達到696萬。2010年,煙臺國內生產總值列全國前20、山東省內第二位。此前,山東發改委官員聊天曾提及,“煙臺雖沒有青島、濟南有名,但面積大、人口多、產業均衡,單體經濟實力很強”。
煙臺相關優勢,顯然對屬地經濟、政策支持依賴性很強的城商行發展提供了優越資源。記者采訪調查顯示,煙臺諸多行政、國有企業單位工資發放、資金儲備,都由煙臺銀行提供相關服務。同時,經濟適用房等政府大型工程、惠民政策,煙臺銀行也參與其中的金融服務項目。
同時,相對于城商融資瓶頸,煙臺銀行也是較早地引進恒生銀行等股東,資金儲備上具備一定優勢。截至2010年末,煙臺銀行機構網點總數為73家,總資產為291.2億元,凈利潤為1.87億元。然而,先天優勢以及高速發展過程中,煙臺銀行也將城商行監管漏洞、整合陣痛等一系列問題,完全暴露出來。
煙臺銀行的前身為煙臺市商業銀行,成立于1997年11月,是在煙臺市區12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注冊資本金20億元。
“12家城市信用社的班底,構成了煙臺銀行組織架構,尤其是支行領導架構。”煙臺銀行內部人士表示,支行行長權力過大、支行野蠻生長的隱患,在組建之時便一直存在。
2008年1月,煙臺銀行引進恒生銀行、永隆銀行作為戰略股東,按照煙臺銀行的設想,主要與外資股東在風險管理、零售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創新、員工培訓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2010年報顯示,恒生銀行持股20%,為單一大股東,永隆銀行持股4.99%,位列第三大股東。然而,港資為大股東的煙臺銀行,中層以上領導架構依然是成立之初的架構。
值得關注的是,2005年以來,煙臺銀行都未有人擔任行長一職,僅由董事長莊永輝提議李永平擔任副行長,主持行長工作。同時,以加強風控管理為目的引進后成為大股東的恒生銀行,在2010年僅有3名人員進入高管團隊,并僅負責企業運營、風險監控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進外資加強風控、內部管理時間內,煙臺銀行連續爆出煙臺山支行行長張群利票據事件、山東標金“爆倉”事件(實際控制人為煙臺銀行內部人)以及劉維寧攜款潛逃案,三起引起廣泛關注的違規事件。
“劉維寧案發,也許會進一步推動煙臺銀行內部體制改革,但是,城商行本身的性質,尤其是跟地方各方利益的復雜關系牽制,前景還很難說。”2月13日,煙臺一家國有銀行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