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訴】
買興業銀行理財產品9個月虧8萬
“興業銀行太不負責任了,工作人員口頭介紹一套,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套。”2月11日一大早,家住長沙東塘海華嘉園的彭志勇跟記者反映,由于聽信興業銀行工作人員的“虛假介紹”,花了23萬元購買了一種理財產品,沒想到短短9個月,竟虧了8萬元。
彭先生介紹,2011年5月6日,他在興業銀行東塘支行辦理業務時,工作人員向他推薦一款“東風5號”的理財產品,“當時宣稱主要是投資證券、實業、基金、股票。由于擔心股票風險大,他有些猶豫,工作人員當即表示,股票只是一小部分,且該產品的回報利率在5.7%,并做了風險控制,跌了5%,銀行就會平倉止損。”彭先生很警醒地要求工作人員把“止損”這一項寫進協議。工作人員卻稱“平倉止損是內部制度要求的,因此不會再寫進協議”。更奇怪的是,該協議只有一份且由銀行保管。這一次,彭先生一次性投入了232000元。
“還不到3個月,銀行就發來信息,說我的本金只剩九成多了。”彭先生急忙打電話咨詢銀行工作人員,被告知只是暫時跌了一點,很快就能升上來。彭先生信以為真,并沒有將錢取出來。到了第6個月,彭先生發現跌得更厲害了,“本金只剩八成多了。”彭先生稱,這時已無退路,只能等待時機。沒想到臨近第9個月,虧得更離譜了,本金只剩73.7%。” 情急之下,彭先生親自跑到銀行去咨詢,才得知自己的錢90%被用來買了股票。
對此,彭先生怒不可遏,找到銀行理財經理想討個說法,結果對方拿出協議稱“投資當然有風險,協議條款里已經做了提醒”。迫于無奈,彭先生只能選擇割肉,通過核算本金已經虧了近8萬
【記者暗訪】
銀行工作人員“報喜不報憂”
2月11日下午3時,興業銀行東塘支行人頭攢動,在大廳理財產品服務區,銀行工作人員正忙著向幾個客戶介紹理財產品業務。
記者暗訪發現,前來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以一款名叫“萬利寶”的為主,購買者大多數是中年婦女和一部分老人。
“你們銀行有什么好的理財產品推薦嗎?”記者以客戶的身份問道。“目前只有萬利寶。”該女工作人員自稱是銀行的理財經理,名字叫龍文文。她介紹,萬利寶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其他的如東風5號、6號、步步高等理財產品屬于代理,現在還沒到開放日,所以不能買。
“像萬利寶這種產品購買有風險嗎?”“買我們這款產品都是賺的。”“到底是否有風險?”“風險……還是……有點點咯。”龍文文吞吞吐吐,不愿意深入此話題。
【銀行推脫】
風險請投資者自擔
周明,興業銀行理財經理,當初是她推薦彭先生買的理財產品。記者致電周明,她承認彭先生的資金90%是用來買了股票,也確實虧損了近8萬元錢。對于彭先生所說的“跌5%就會平倉止損”一說,周明回應稱,“我們不會做此承諾,也不可能強制平倉。當初所說的平倉止損,主要是靠投資者本人主動去止損的。”
同時,她聲明,“東風5號”這款產品是銀行代理銷售的,銀行提供的介紹資料只是一種參考,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當記者問及彭先生為什么沒有協議,并提出查看協議,周明以“協議現在不在銀行”為由予以婉拒。
律師點評
銀行應承擔 一定的賠償責任
湘潭大學兼職教授、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平凡律師認為:首先,銀行對東風5號進行介紹時,故意隱瞞了此產品主要用于購買股票,并有高風險,因此銀行存在欺詐的事實;其次,東風5號銷售人員承諾在跌至5%時平倉止損,事實上根本沒有及時進行平倉來減少投資者的損失,誤導了投資者。因此,銀行應當對彭先生的損失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理財師支招
不要輕信口頭承諾
金牌理財師陳國佳介紹,東風5號性質相當于基金,是一種由券商發起,銀行代理的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從去年4月份開始持續下跌,對于此類產品的購買,投資者一定要謹慎。他提醒,目前,銀行銷售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有些對理財產品并不了解就盲目向客戶推銷,也有些因為利益驅使,介紹理財產品時,回避風險,甚至進行口頭承諾,從而蠱惑客戶購買。 所以投資者一定要看清協議。同時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時保存證據,以便日后維權。
提醒
“帶籠子”五部曲
1、弄到客戶手機號碼,每周不間斷地給客戶發理財信息。信息里只強調理財產品的回報,不談投資的任何風險。
2、如果客戶上鉤,便對這款理財產品進行吹噓,并進行口頭承諾。如果遇到客戶提出寫進合同,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搪塞。
3、說動客戶后,首先推薦能賺的理財產品,開始“放餌釣魚”。
4、贏得信任后,推薦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自然銷售員得到的提成或獎金也高。
5、客戶遭受損失,則拿出合同說話,說是你自己簽了字的。不聞不問,推卸責任。
互動
親愛的讀者,您在和銀行打交道的過程中有什么不一樣的遭遇?在辦理銀行卡業務、購買理財產品等方面有怎樣的困惑?歡迎撥打本報電話0731-84326834、18673123423或通過新浪微博@三湘財富俱樂部 與我們聯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