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
今年以來,銀行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短信充斥著客戶的手機,尤其是潛在客戶更是銀行爭奪的對象。興業銀行深圳分行的一名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發售高收益理財產品大多是為了吸引存款,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據記者了解,將產品募集期設置為涵蓋當月最后一天是銀行慣常采用的方式。高收益產品推出后常常出現一搶而空的局面,客戶認購后理財資金會被銀行凍結并以活期計息,那么銀行月末可以白白獲得一筆低息存款。高收益率理財產品更是成為銀行吸引他行存款資金的利器,交通銀行發售數款高收益理財產品時均稱“行外資金優先”。
除此以外,一些銀行還采取將理財產品與存款綁定的方式來變相攬儲。比如,某款半年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2%,客戶認購50萬元,銀行要求客戶同時存入一筆50萬元半年期定期存款(半年期存款利率為2.8%)。“這樣算下來,相當于客戶100萬資金半年獲得5%的年化收益。”上述興業銀行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