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近日表示,在當前形勢下,“緩加息、多調存款準備金率”是明智之舉。2010年貨幣政策歸于穩健,她預計M2增幅將在14%~16%。 吳曉靈指出,如果央行采取加息措施治理通脹,“熱錢”在利差吸引下會進一步流入,這使得央行政策出現“兩難”。
“目前中國貨幣處于超發狀態。”吳曉靈表示,在未來,消化超發貨幣、回歸穩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她認為,按照稍微消化過去的貨幣供應量來說,M2的增幅未來將是13%~14%,但不可能陡然發生變化,可能的增幅是在14%~16%之間。
吳曉靈表示,在現有的國際貨幣環境下,對沖銀行間多余的流動性是實現貨幣供應目標的關鍵。銀行間流動性表現為商業銀行的超額儲備,多則意味著商業銀行有信貸擴張的能力和過多創造貨幣的能力,這是中央銀行必須嚴格控制的,“如果想控制住M2的增幅必須控制住銀行間的流動性”。
對于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吳曉靈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恐慌。因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對于商業銀行融資的部分替代,在美、歐、日銀行系統恢復正常融資功能之前,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退出。
“目前,美聯儲通過量化寬松已經釋放了巨大的流動性,這為資產泡沫創造了貨幣基礎。同時,這些流動性也會進一步向新興市場流入。”
吳曉靈表示,要改變過多地依靠銀行信貸為市場融資,就應該更多地發展資本市場和股權市場。“如果我們資本市場基礎性的建設進行得比較好,大家在資本市場上的投資領域就會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場外市場,私募基金是場外市場重要的投資者。”
吳曉靈認為,債券市場在2011年也會有一個巨大發展。“中國市場上,債券相對于股票融資的比例很低,而正常的債券融資是股票融資的一倍以上。”她還認為,居民和企業財富的增長,促進了資產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
吳曉靈還表示,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以及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的推行在促進國內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中國作為經濟大國,一個主權貨幣完全有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國際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但這條路很長,需要我們做更多努力。”(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