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張先生最近頻繁被短信“騷擾”,這些看后被他馬上刪除的短信大都發自各銀行的客戶經理,內容也大致相同,不外乎是,某某銀行推出最新人民幣信托或者理財產品計劃,某日開始銷售,認購多少萬后可獲得頗高的年化收益。“像這樣的短信我每天都能接收十幾條。”張先生不厭其煩,“什么時候銀行這么關心用戶的理財呢?”而且短信中的言辭還顯得頗為急切——“額度有限請盡快預約”。
其實,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之所以這么急切地推薦理財產品,是想讓客戶用于購買產品的理財資金能夠留存在該行變為存款。而這其背后更是映射出目前各銀行間愈演愈烈的“攬儲大戰”。
在經歷去年的天量放貸后,資本充足率的下降使得久未見的“拉存款”現象今年初已在銀行間顯現。隨著4月份各銀行去年年報的出爐,部分銀行存貸比突破警戒線的現實更是讓攬儲大戰更加激烈和明朗化;而如今,隨著銀監會要求各行6月30前存貸比要達到75%監管要求大限的到來,攬儲也更趨于白熱化。不僅儲蓄存款的優惠幅度更大,而且與存款掛鉤的理財產品、信托,甚至貨幣基金都變身成為重要存款來源。
對于這種多樣化的“攬儲大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當前資金趨緊的格局下,這意味著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存在加速積累的趨勢。同時建議銀行應堅持量力而行的穩健經營原則,根據存款嚴格控制貸款,防止信貸規模再度膨脹。
攬儲大戰升級
銀行對儲蓄存款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近日記者在不少銀行網點采訪看到,一次性存入5萬元-10萬元,存期在半年或一年,可獲贈洗衣粉、洗潔精等禮品;一次性存入更高的存款,還可獲贈單車、豆漿機等。但最吸引人的禮品要算“金搖錢樹”、“金老虎”了,條件是存入5萬元,存期要達到5年以上。此外,還有不少銀行有針對性地到一些收入較高的單位進行現場宣講,而對這些人存款給予的獎勵額度更高。
對銀行的業務而言,存款規模是銀行實力的體現,也關系到盈利能力。一些中小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由于成立時間短、網點布局少,無法與工農中建交等國有控股上市銀行競爭,因此攬存就成為他們的“第一要務”。他們通過向所屬分支機構下達存款指標、定期考核、與網點負責人和員工薪酬、聘用掛鉤等辦法,迫使他們千方百計吸收存款。而為了在6月末銀行結算時達到監管層要求存貸比達到75%以上的大限,同時部分銀行客戶經理為了完成考核任務,甚至自掏腰包“買”存款,和客戶玩起了隔夜拆借。“2000萬,6月30日存一天,可給你支付利息2萬元”,“800萬存款,6月30日僅一天,能拿到3萬人民幣。”“希望在月末結算時點前盡量爭取多拿點存款。”某銀行業人士透露。
“銀行現在花大成本攬儲,跟去年各家銀行瘋狂放貸,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有一定關系。資本充足率不達標,銀行所有的業務都要停。”上述銀行業人士分析,此外,今年存款準備金率的多次上調、企業居民儲蓄存款流失嚴重等原因,均導致銀行不惜成本攬儲。
央行6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人民幣存款余額66.07萬億元,同比增長21%,比上月低1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少增2528億元。
銀行的攬儲大戰也波及到了外幣存款,不僅如此,連外資銀行也加入“戰團”。近日東亞銀行宣布提高個人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優惠,其中一年期美元與港元存款最高給出了2.4%與2%的利率,比同業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左右。業內人士認為,根據銀監會對各銀行的存貸比劃定的紅線是:在6月底達到75%,外幣存款亦是如此,因此,提高利率攬儲是最直接的方式。相比之下,各股份制銀行給出的利率稍高一些,浦發、民生、招行等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都在1.25%左右。
理財產品變身儲蓄存款
除了通過加大優惠力度等這些非常手法吸引儲戶存款外,與存款掛鉤的理財產品、信托,甚至貨幣基金等也都變身成為各大行吸收大額存款的重要途徑。
“今年初與我們合作的銀行就嚴格要求,新帶來客戶的資金要全部存入他們銀行進行托管,以前每月至少要有20個客戶來開戶或者存款,現在要求更高了。”一位在國有大行駐點的證券公司人員介紹說。
不僅證券公司人員得到銀行“拉存款”的授意,銀行的客戶經理更是將理財產品作為重要吸儲來源。上述張先生收到的其中一條短信來自深發展,其最新人民幣信托計劃于7月1日起銷售,期限2年(滿12個月可以提前還款),以100萬、300萬和500萬為界,年化收益分別可達8.5%、9.5%和10%。
同樣,以理財產品為攬儲利器的還有交通、招商、興業等銀行。興業銀行專門針對500萬元以上的資金客戶,開發了預期年化收益率達2.88%的理財產品,且3天即可贖回;交行推出的“得利寶·沃德添利”理財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3.1%;招行發行的“金葵花”節節高升―安心回報人民幣90號理財計劃投資期限為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也有3%……
一些銀行則采取了變通的辦法,在同一個賬戶上開設兼具活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的功能。以交行的“雙利理財賬戶”為例,如果在賬戶內存款11萬元,客戶可設置一個預留額1萬元,剩下的10萬元作通知存款。這樣,1萬元按活期利息計算,隨用隨取,而10萬元則以7天為一個周期,按通知存款1.35%復利計息。建行也會在客戶存入數百萬元的同時,建議客戶再購買一些穩健型理財產品,以保證客戶除了存款利息之外還有較好的收益。
為了爭奪客戶和更多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銀行發售的長期理財產品明顯下降,短期理財產品增多。據銀率網統計,5月份期限在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發行581款,環比略降,同比增加,但1年期以上的長期產品發行量創下新低,當月共發行8款,環比降幅70%。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這對于存款的好處是,一是可提前歸集客戶資金到該行賬戶,二是產品到期后,部分客戶可能將理財資金留存在該行變為存款。另外,作為給出高收益率的代價,銀行會要求客戶購買該理財產品時,資金來源須“結構化”,除使用該行賬戶資金外,還得搭配拿出他行賬戶資金購買該產品。
銀行瘋狂攬儲在帶來短期理財產品增多的同時,帶來的另一個連鎖反應是,貨幣基金遭大額贖回。由于資金緊張和保證存貸比75%的要求,6月下旬部分銀行為大資金開出了1個月年化收益超4%的優厚條件。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近來頻有貨幣基金的機構客戶被銀行拉走,貨幣基金一天上10億的凈贖回也曾發生過。“央企財務公司、信托公司手里有不少可以動用的短期資金,現在銀行缺錢,開的價格又高,他們肯定愿意倒倒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