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5年11月16日 13:26 中國金融雜志 

  李東榮

  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推進“互聯網+”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2015年7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助于突出創新驅動,打造“雙創”新格局,形成發展新動能,是我們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的一步“先手棋”,對于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融業推進“互聯網+”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金融業推進“互聯網+”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推進“互聯網+”發展,是國務院指導意見確定的一項重點行動內容,是國家整體戰略部署的有機組成部分。為鼓勵規范金融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2015年7月1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微博]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10月1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金融企業座談會,再次強調“放寬金融行業準入,加快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民營銀行,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范有序發展”。金融業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推進“互聯網+”的重要意義。金融業“互聯網+”推行得好,能夠為其他行業發展“互聯網+”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能夠加快金融業特別是傳統金融業自身更好地發展。

  其次,金融業推進“互聯網+”發展是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創新格局和生產力布局產生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大數據、智能芯片、移動互聯、云計算這些新興信息科技改寫了數據處理、傳輸、分析以及共享方式方法,不僅帶來了經濟增長新動能,也催生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出現劇烈變革。

  新一輪互聯網創新浪潮的到來,在為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業務提供了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的同時,也對金融機構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提出了更強的緊迫性。近年來,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等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有所提高,受到來自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的挑戰。金融業要緊緊把握互聯網+發展的脈搏,在互聯網金融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維持并進一步增強自身在處理大數據方面的先發優勢。

  最后,金融業推進“互聯網+”發展是互聯網時代發展普惠金融的創新載體。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社會弱勢人群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嘗試,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與發達國家甚至是一些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普惠金融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國地域廣、人口分布和地區差距較大,利用擴充物理網點等傳統手段發展普惠金融面臨著成本高、效率低的現實困難。實踐已經證明,互聯網技術為更有效地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包容性提供了革命性的解決手段。例如,在肯尼亞,超過70%的手機用戶,通過手機銀行解決基本金融服務需求。我國金融機構應該更加積極地推動金融IC卡、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絡借貸、眾籌等互聯網金融創新,努力提升金融發展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使過去長期困擾我國貧困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獲取金融服務的高成本和規模不經濟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在這些方面,我們已經進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社會各界寄予的期望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還需要更多創新,付出更多努力。

  我國金融業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探索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在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

  信息和網絡技術在我國金融業的應用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金融機構積極運用數據存儲、運算、傳輸等技術手段,快速縮小了與國際同行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差距,同時推動了業務和管理的全面革新發展。目前,我國金融業不僅成為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的最大用戶,也很大程度上逐步成為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數據處理行業。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基本實現實體網點、自助機具、網絡金融、移動金融等服務渠道全覆蓋。

  一些金融機構主動探索建立健全更加靈活、更加敏捷的體制機制,強化數據應用能力,逐漸適應了“互聯網+”戰略發展的要求。比如,多數商業銀行過去重視資金流而忽視數據流,盡管積累了海量數據資產卻應用不足,現在則有越來越多的銀行重新審視數據資產價值,有意識強化數據獲取渠道和應用機制。工商銀行打造了e-ICBC,部分商業銀行推出了直銷銀行、電子商城、移動支付工具等,新興互聯網銀行更是在線上開展業務、處理客戶信息方面作出了大膽嘗試。這些都是金融機構正在努力踐行“互聯網+”戰略的體現。

  特別是,大量互聯網企業與產業資本積極進入金融領域,推動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加速形成。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試點銀行試點以來,首批5家民營銀行均已獲批籌建,其中包括浙江網商銀行和前海微眾銀行兩家互聯網銀行,這不僅是對于我國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有益探索,在全球范圍也有示范意義。此外,部分互聯網公司運用大數據技術建設征信體系和風控體系,幫助投資者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降低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優化金融產品的風險定價機制,從而有助于豐富金融產品,加快完善多層次金融機構體系。

  其次,在充分肯定上述成就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嚴峻挑戰。

  盡管互聯網技術已在我國金融業得到廣泛應用,且金融機構在貫徹推進最近國家提出的“互聯網+”發展戰略方面也邁開積極步伐,但與國家的宏觀要求和社會的客觀需要相比,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總體看金融機構的“互聯網+”行動仍顯“穩健有余、創新不足”。這其中既有主觀上的思想認識不足、企業文化影響等原因,也有客觀上的人才儲備與資金投入不足、受長期業務發展慣性的影響以及監管約束等原因。

  一是我國金融業正面臨傳統經營模式與新興經營模式之間融合的挑戰,短時期內還難以完全融合。在互聯網應用方面,多數金融機構主要側重于將線下資金存取、匯兌、管理遷移至線上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為客戶“量身定做”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尚缺少與客戶的有效互動,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多樣化需求。同時,金融機構產品開發普遍還延續傳統的項目推進方式,往往要經歷反復論證、多層審批,創新方面存在環節多、流程長、耗時久現象,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市場快速變化帶來的敏捷創新的要求。

  二是金融業利用互聯網拓展國際市場力度不夠。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信息網絡的發展,以信息網絡為連接的全球一體化金融市場已經形成。國內金融機構如果能夠充分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拓展業務空間,降低運營成本,那么將能夠更好結合國家“走出去”戰略,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提升國際競爭力。

  三是金融業在互聯網時代面對新的風險防控挑戰。首先,新興互聯網金融業務尚未經歷過經濟周期的考驗,資金安全、杠桿限制、流動性、投資者保護、數據安全等方面的風控體系尚有所欠缺。其次,互聯網金融降低了資金跨境、跨區域流動成本,但同時也加大了系統性、全局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也增加了統計監測、反洗錢分析工作難度。

  金融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一是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將加速融合。互聯網時代社會和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金融業務與新興業務的融合勢在必行。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都在深入,合作共贏的空間正在逐步打開,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的融合明顯加快。一方面,經過長期實踐積累,商業銀行擁有良好的風控體系和定價模式,掌握大量歷史數據資源,能夠幫助互聯網企業更加可持續地發展。同時,金融機構擁有大量金融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為互聯網企業提供必需的人才支持,彌補風控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占據網絡入口優勢,掌握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的海量行為數據,可以低成本地快速增加大量的有效客戶,一些金融業務可以實現超常規發展。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優勢互補,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大大加速金融體系和業務模式的變革,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與質量。

  二是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將加速融合。目前看,在未來一段時間,開展線下服務仍然是金融機構的主要優勢,特別是一些對公業務、同業業務、咨詢顧問等復雜的金融業務,線下專業團隊的支撐必不可少。同時,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快線上線下一體化,各種O2O模式快速發展,金融業務線上化與移動化的趨勢也已非常明顯。推進線上和線下的業務相互融合,意味著金融機構在繼續鞏固和優化線下業務的同時,必須重視和不斷完善現有的網絡金融業務,加快構建線上服務能力,豐富線上金融的產品種類,同時有效整合物理網點,重新定位、優化功能,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面對撲面而來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競爭浪潮,許多金融機構已經認識到統籌規劃線上業務與線下業務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在加快構建“移動終端+物理網點”的全新服務模式。一方面積極將線下客戶資源導入線上,撬動線上業務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依靠線下營業場所與專業人才優勢進行交叉服務,大力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吸引高附加值客戶。目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均根據線上線下業務發展,不斷調整自身組織架構,強化線上、線下渠道統一管理,優化網絡渠道和物理網點的資源分配,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

  三是監管思路和手段將加速實現互聯化。面對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監管機構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監管模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效能,防范互聯網金融新產品、新技術帶來的風險。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更為全面、及時、敏銳地洞察我國金融業發展變化,以量化的手段和方法把握金融市場整體運行和風險情況,防止出現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做好風險防范和行業自律

  創新是推動發展的源泉,只有堅持改革創新才能實現金融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而創新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和放松風險的防范。在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金融創新帶來業務邊界模糊、機構難以定性、統計監測存在盲點等,并產生了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隱患。近年來,就出現了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個別第三方支付公司發生倒閉,對社會經濟的穩定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始終重視對金融風險的防范,正確處理好支持創新與防范風險的關系,實現二者間的有機融合。

  首先,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與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相適應的風險管控體系。既不斷創新,又要堅守法律和監管的“紅線”;既要把客戶權益放在首位,提供便捷金融服務,又要切實保障客戶金融資產的安全。

  其次,金融監管要尊重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新生事物保留觀察窗口,給市場創新留有試錯空間。要注重加強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以創新促發展,以規范防風險。

  最后,金融業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戰略,不僅需要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努力,行業自律機制也應該并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行業自律組織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應通過行業自律組織反映行業合理訴求,維護成員利益,推動監管政策不斷完善,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同時,致力于推動機構之間的業務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強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業務模式和技術標準的推廣應用,推動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特別是要夠明確自律懲罰機制,提高行業規則和標準的約束力,推動確立行業底線,加大對違規行為懲罰力度,規范市場秩序。■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原副行長

  (責任編輯 張 林)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金融e觀察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