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國慶長假,老張帶著全家去歐洲旅游了一回。因為平時很愛精打細算,又是第一次出國,老張一家雖然花銷不少,但他都一一留心保存小票記了賬,生怕境外刷信用卡出現什么問題。
然而,等回國后拿到銀行寄來的賬單,老張卻發現了問題。原來,應還賬單金額比老張自己記的賬高出了幾十美元。老張拿著計算器根據匯率左算右算,發現都跟自己的記錄有出入,于是只好撥通了銀行的客服熱線。一問之下,老張這才弄明白,因為他使用的信用卡是美元卡,刷了歐元后,需折算成美元結算,而這個過程中,銀行要收取1.5%的貨幣兌換費。“沒想到刷卡除了匯率還會有別的隱藏收費,真是長見識了。”老張頗有些無奈地說。
分析:
出國旅游時,我們往往都被告知要盡量走銀聯通道而避免走visa、MasterCard等途徑,因為這樣會“劃算”一些。實際上,境內持卡人之所以喜歡走銀聯通道是因為無論在全球哪個地方,只要通過銀聯渠道刷卡,消費金額都會直接按匯率轉換為人民幣入賬,并不產生任何兌換手續費,也就不會增加持卡人的用卡成本。不然,則可能就會產生一定的外匯兌換手續費。
外匯兌換手續費,準確地說應該是“國際結算費”,它是指實際消費幣種與信用卡結算幣種不同時,國際卡組織向發卡銀行收取的一筆貨幣中間轉換手續費。舉例來說,假設你去歐洲旅行,帶了一張Visa的人民幣-美元雙幣卡,那么你所消費的歐元在入賬時就需要換成美元,在這一過程中,就產生了外匯兌換手續費。而通常,發卡銀行會向持卡人收取這筆費用,又由于這筆外匯兌換手續費在賬單中不會單獨列出,所以很多持卡人并不在意。但若是按當天匯率折算一下會發現,其實這部分的成本并不少。
在向多家信用卡中心了解后我們發現,大部分卡中心的收費標準定為按交易金額的1.5%收取,工行、農行的Visa卡標準較低,按交易金額的1%收費,也有的銀行要收取1.75%的手續費。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銀行在交易幣種與信用卡外幣賬戶幣種相同時也會收取一定結算費,如華夏銀行的人民幣-美元雙幣種卡片,走非銀聯線路交易,在美元區亦按交易金額1.1%收費,民生銀行雙幣種卡片的外幣賬戶如與當地幣種相同,也會按交易金額1%收費。
點評:
為了避免這些成本,我們建議持卡人首先要了解清楚刷卡當地的交易幣種,并明確自己卡片是否會收取貨幣轉換費,收取的比例又是多高。若所持信用卡由于結算幣種與當地幣種不同會產生貨幣轉換費,那么建議持卡人改用當地幣種的信用卡,或走銀聯通道予以規避。而若結算幣種與當地幣種相同,也不得不支付貨幣轉換費時,持卡人則可選用其他銀行信用卡,或同樣走銀聯通道予以規避。
此外,還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歐洲部分國家的貨幣并非歐元,在這些國家消費時,使用歐元卡也就不見得一定劃算了,比如在瑞士,交易幣種為瑞士法郎,并非歐元,所以即使你用了歐元卡,還是會有貨幣轉換成本的。持卡人不妨多看看信用卡攻略、旅行攻略,找出最“劃算”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