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名詞解釋——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是美國意大利裔投機商查爾斯-龐齊上世紀二十年代年“發明”的,在中國又稱“拆東墻補西墻”、“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中行董事長肖鋼日前撰文指出,銀行業的財富管理(以理財產品為主)蘊含較大風險,尤其是“資金池”運作的產品,銀行采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產品的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此言一出,引發熱議。

銀行理財產品現狀

上半年發行總量近12000款 同比增幅大幅回落

雖然年初的發行量大幅下降,上半年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總發行量仍舊接近12000款,這一數量較2011年下半年相比微降2.9%,與2011年上半年相比上漲15.7%。但顯然去年下半年起開始的嚴格監管已然見效,在2011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發行量同比增長曾創下123.1%的驚人漲幅。

超10萬億人民幣被投向理財產品

惠譽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約有10萬億元人民幣被投向了理財產品。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并未隨超短期理財產品的淡出而變得波瀾不驚,相反,各家上市銀行加大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并在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等方面積極進行創新,使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不僅僅是個人投資者,上市公司豪擲億元購買理財產品更是屢見不鮮。

預期收益率紛紛下跌

與2011年上半年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2年上半年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除長期產品外,其余各期限產品預期收益率紛紛下跌,其中超短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跌幅最為明顯。今年上半年投資期限小于一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9%,較2011年下半年預期收益率平下跌0.3個百分點。

為何值得擔憂

產品募資混在一起

當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多半會看到類似這樣的說明:“該產品所募集的資金有60%投資于債券市場......”事實上,對于“資金池”類型的產品,由于不同類型、不同期限的產品募資混在一起,誰也說不清投資者的錢投到哪里。

“資金池”若抽就可能出現兌付問題

銀行不斷發行短期限產品,使池子里總是“蓄”著一筆資金,可以投資回報更高的長期資產。當中的收益差額就成為銀行的利潤。甚至在投資無回報的情況下,只要不斷有新的投資者加入,到期產品就能得到兌付。正因如此,“資金池”模式廣受詬病,銀行業內亦諱言。如果投資者突然停止買入甚至提前贖回,“資金池”一下“抽干”,就可能出現兌付問題。

超短期產品發行量驟減 但規模未下降

“資產池”產品多為超短期,原因是滾存的資金期限越短,資金成本越低。2011年9月,銀監會要求銀行暫停發行投向“資金池”模式的超短期理財產品,要求實現單一產品單獨核算,并要求實現更多的信息披露。此后一年里,超短期產品發行量驟減,但規模卻沒有減下來。

短期理財產品變身開放式產品

普益財富報告顯示,今年9月,76家銀行在境內共發行2251只個人理財產品,比8月減少274款。銀行轉而發行“開放式”產品。開放式產品多以7天或14天為一個投資周期,到期不贖回則自動進入下一周期。這樣一來,超短期產品就變成“期限不固定”的產品,依然可以支持“資金池”的運作。

投資者無法了解所承擔風險

因為單個理財產品的成本、風險無法核算,所以投資者并不了解所承擔的風險有多少。甚至連產品兌付時獲取的收益是來自投資收益還是銀行內部的利益劃轉,投資者都無法不清楚。

投資者收益:銀行有操作空間

由于“資金池”統一投資、統一收益,這收益如何在不同產品間分配?A產品投資者分得多、B產品投資者分得少,銀行有操作的空間。

綜述

中行董事長肖鋼關于銀行理財產品“龐氏騙局”的說法,有專家認為言過其實。專家稱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劇增,很大程度上是信貸額度嚴厲管制的產物,本質上仍是信貸形式的變種,算不得沒有實際收益率支撐的“龐氏騙局”。至于這銀行理財產品所蘊含的風險,其實和中國宏觀經濟趨勢密不可分,同時也和利率走勢息息相關。

小調查

您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發新償舊”是“龐氏騙局”嗎?
是,可能會出現兌付問題;
不是,銀行有實際收益做支撐;
不清楚,銀行募集資金運作不透明。

微言大義

為愛而努力工作
為愛而努力工作:以麥道夫為例,明知道自己不會投資任何金融市場,但卻敢于借新還舊,這種主觀惡意的行為即可定性為“龐氏騙局”。同樣,如果任意一個銀行理財產品或者信托產品資金池,在明知道無法兌現相應投資收益的情況下,依然向投資者發售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那么這樣的產品操作也是“龐氏騙局”。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博客:中國理財產品為何值得擔憂】- 中國理財產品的回報率遠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因而對投資者深具吸引力,但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可能有許多成了提供給高風險企業的銀行貸款,這方面的投資風險銀行卻不會替投資者承擔。
萬厲十五年
萬厲十五年:某行長近期警告一些短期理財產品與其支撐長期投資項目期限不匹配,它們可能是依靠出售新產品來還本付息,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質上是一個龐氏騙局。”這種言論會讓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資金逐步退出這個市場,去選擇信托或者其它市場。
呆若木雞王小柱
呆若木雞王小柱:哈哈,終于浮出水面。我的一個在某四大行總行做產品的同學早就和我說過,很多理財產品都是龐氏騙局,領導的意思是,先做大,至于不斷累積的風險,再說吧。這么看來,銀行某種意義比保險公司奔放多了。

編輯言

是不是“龐氏騙局”暫且不論,但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運作的不透明,卻蘊藏著風險。
    本期策劃:杜琰
    郵箱:money#staff.sina.com.cn(#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