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銀行研究 > 正文
 

中國銀行業 被寵壞的孩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09:15 中國經濟時報

  賀江兵 楊曉萍

  中國的金融業被政府作為“幼稚”產業保護起來,長期“受寵”,但隨著2006年的逼近,中國將兌現“入世”承諾,逐步對外開放金融業。對于金融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的銀行業來說,已經習慣了“受寵”,習慣了要資金、要政策、要保護,面對強大的對手——外資銀行的迎面而來,他們的認識和準備不足,長期形成的依賴心理難以在短期內扭轉。綜觀我
國銀行業的現狀,前景十分堪憂。

  國有商業銀行——會哭的孩子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國有商業銀行深諳此道,最近幾年的表現尤其體現這一點。

  國有商業銀行第一“哭”:國家對準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分別成立了四個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收購”了這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目的是讓他們輕裝上陣。然而事與愿違,四家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仍有上升。

  國有商業銀行第二“哭”:去年,商業銀行的“奶娘”——央行給其“喂奶”(注資)。“狼”眼看真的要來了,中行、建行紛紛改制,要成立股份公司,并且要上市。但是,他們達不到上市起碼的要求,最好、最省事的辦法當然是百試不爽的絕活——“哭”要。于是,央行對中行、建行分別注資225億美元。當時,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曾說“這是最后一次”。今年,工行進行股改,央行對工行注資150億美元。可以預料:在不久的將來,農行進行“股改”的時候,不用它“哭”,央行也會給出不會少于工行的數目。對商業銀行這么大的規模注資史無前例、舉世罕見。央行對商業銀行不斷的“哭”要也不耐煩了,聲稱這是“最后的晚餐”。真的是“最后的晚餐”?樓繼偉本人也在去年底表示,銀行改革要一行一策,“但總是要注資的”。有理由擔心,這些國有商業銀行還在夢想吃“流水席”。

  看著國有商業銀行一“哭”就“喂”,股份制商業銀行也跟著學,有報道稱,光大銀行有可能很快得到中央匯金公司的一筆不菲的注資。

  政策性銀行——長不大的孩子

  以農業發展銀行為例。有人戲稱農業發展銀行是糧棉油銀行,雖偏激但也是事實。根據農發行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2003年農發行總貸款:6901億元,其中:糧油貸款5709億元,占83%,棉花貸款占1100億元,占16%;其他貸款占92億元僅僅占1%。并且貸款余額有逐年下降的趨勢,2003年農發行各項貸款余額比上年下降464億元。業務的萎縮或者停滯不前,就像長不大的“孩子”。

  農業發展銀行為什么不辦成“真正的政策性銀行”呢?為什么不拓展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等政策性貸款業務,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呢?

  郵政儲蓄——畸形成長的孩子

  “只存不貸最安全”是郵政儲蓄的宣傳口號。到去年年底,全國郵政儲蓄存款余額已達1.07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儲蓄余額的近10%,并且每年以大約1000億元的速度遞增,郵政儲蓄已成為僅次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吸儲大戶。據專家估計,目前郵政儲蓄的存款中有65%來自農村。郵政儲蓄卻把從來自農村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抽向了工業領域和城市,按專家的推算,郵政儲蓄已經從農村抽走了至少6500億元。金融資源配置因此出現嚴重扭曲。對此金融專家徐滇慶感慨萬千:“窮鄉僻壤的農民做豆腐、賣雞蛋攢下的錢反倒流進城市,被國有企業占用了。郵政儲蓄變成了從農民身上吸血的工具。”郵政儲蓄被喻為在農村架起的一臺“抽血機”——源源不斷的把已經“貧血”的農村的資金抽到城市和企業。

  去年之前,這個“畸形成長的孩子”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把“廉價”組織的資金存入人民銀行吃利差。郵政儲蓄最直接的躺在“奶娘”的懷里吃,連坐起來都用不著。

  農村信用社——沒“娘”的孩子

  農村信用社成立50多年來從來沒有過“娘”,“婆婆”倒有一大堆,先后被多家“領養”、“倒手”。不過“沒娘的孩子早當家”,農村信用社是最會適應市場的。不管你讓它“按合作制規范”還是歷次“折騰”,農村信用社總會“以不變應萬變”。他們最早按市場化經營。盡管農村信用社由于種種原因,包袱沉重,聚資手段落后,結算渠道不暢,然而農村信用社按照自身的規律運作,發展速度不容小覷。截至去年底全國農信社存款余額27785億元,當年增幅為15.73%;各項貸款余額19545億元,當年增幅為15.58%(數據來源:《張功平同志在全國合作金融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農村信用社不僅自身要發展,在國有商業銀行撤出、郵政儲蓄抽血的情況下,還作為國家金融體系內事實上的惟一的支農信貸機構——承擔了向“三農”輸血的重任。

  然而,即便這沒“娘”的孩子也有“奶”吃。其一,央行自上世紀末便對農信社獨家發放支農再貸款。其二,目前除海南和西藏(西藏沒有農村信用社)外,全國農信社正在進行改革試點,其中有兩大優惠政策不得不表,一項是央行將用票據置換農信社的不良貸款,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央行完成了五期對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的專項票據發行工作共計發行專項票據595億元,據報道,央行總計將拿出1650億元左右的資金支持農信社改革;另一項是對試點農信社進行稅收優惠。值得憂慮的是,對于長期自立的農信社來說,這些優惠政策會不會誤導他們,也學著“哭”要優惠政策和資金,產生依賴心理呢?

  當“狼”要來的時候是不斷“喂奶”呢?還是立即“斷奶”,讓他們強身健體,轉變觀念和機制呢?道理不言自明。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銀行業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