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細節決定成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02:01 第一財經日報 | |||||||||
新華社記者 顧錢江 徐興堂 中國光大銀行在廣東的一個支行副行長因采用虛假手段向銀行騙貸9500萬元東窗事發,于本月7日在廣州市中院出庭受審。這是中國最大的幾家商業銀行最新一起暴露出來的違法大案。
當下,被稱為“背水一戰”的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呈現出兩幅似乎相互矛盾的圖景:一方面,是改革在整體上取得了積極進展,獲得高層領導人肯定;另一方面,卻是微觀層面上大案要案頻現,引起人們對改革成效的質疑。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事實上,這兩幅圖景都是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程的真實描述,即改革在沿著正確的大方向邁進,但是,在執行中卻要面對大量具體而極具挑戰性的問題,所謂“魔鬼在細節中”。 年初以來,中行、建行、農行曝光了多起基層機構發生的大案要案。建行董事長張恩照則因“個人原因”辭職,引起海內外的紛紛揣測。 “出現這些案件,并不能否定銀行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成效,更不是‘滅頂之災’”,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說,這些案件基本上是前些年發生的,是在深化銀行改革、加強監管的過程中,對歷史問題的一種揭示。他還表示,案件的曝光也表明銀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在增強,“而‘透明’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歡迎的事情”。 李揚指出,這些案件的發生有助于找出銀行改革“細節中的魔鬼”。毫無疑問,人們會因此進一步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特別是發現薄弱環節,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 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史美倫說過,“最好的改革時機總是在有丑聞出現時!边@句話同樣適用于正在進行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 人們注意到,銀行大案要案曝光后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中行成立了內部控制專家小組,改進問責制,并展開“拉網式”大檢查;建行在強化內控機制、防范案件方面啟動了三項改革舉措;銀監會迅速出臺了關于防范操作風險的13條要求。 專家們普遍認為,大案要案頻發不僅反映出國有銀行內控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缺陷,也反映出外部監管、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上市后可能導致更大的風險相比,此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說,中國金融監管的一大問題是靜態化、事后化,強調行政審批和管制,缺少動態的、預警的、以風險為導向的市場化處理方式。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認為,銀行不斷出事,也說明簡單地拷貝國外經驗、自上而下地灌輸式改革是不行的,改革必須要適應中國國情,必須要建立“動力機制”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實現自下而上的有效創新。 根據計劃,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試點將分“三步走”,即財務重組、公司治理改革、資本市場上市。目前,改革正處于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積極準備上市的攻堅階段。 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指出,一年多來,兩家試點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已初步實現“形似”,“但是,從‘形似’到‘神似’還將有一個漫長過程,特別是最近連續發生在試點銀行的案件,更說明了‘神似’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已經初具大模樣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接下來面對的就是大量具體而微觀的制度建立、創新和完善環節,此時頻頻曝光的案件恰恰從反面揭示了著力點。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銀行改革已進入“細節決定成敗”的關鍵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