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試點行上市關鍵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09:15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姜業慶 對試點銀行來說,如果2004年是進行股份制改造關鍵的一年,那么,2005年將意味著什么?戰略投資者遲遲不愿近來,系統性風險太大,風險內控機制仍然存在問題等等,如果這些問題一個不解決,都會影響到整個改革進程。
1月31日,中國銀行辦公室主任王兆文在接受記者采訪到強調,“2004年,我們是以股改為重心;2005年,中國銀行的中心將會處處以推動上市為目標”。該行行長李禮輝也曾說“上市時間最遲不過在2005下半年”。但是前提是“速度服從質量”。 而就在幾天前,中國建設銀行2005年第一次年度工作會議上,記者注意到,該行董事長張恩照也說“2005年是爭取上市的關鍵一年”。 關鍵在哪?筆者覺得關鍵在于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資本充足率等財務風險數據以及建立與股份公司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等三個問題上面。 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問題上,王兆文指出“難”。筆者當時不知其意,后來覺得有道理。記得筆者去年在采訪高盛集團(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時,胡祖六這樣指出,幾乎每天都有國外的戰略投資者與國內的銀行接觸,但是直到現在進展不大,原因在于,國外的戰略投資者對中國銀行業有巨大的投資沖動,但是,一涉及到風險,就停滯不前了。因為投資中國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存在很大的商業風險,因為國內銀行體系非常脆弱,其不良貸款率較高,資本金充足率低,尤其是內控風險管理薄弱。不只是內部,還有外部的環境跟整個的信用文化也極為薄弱。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外資信用環境很差,信息披露不夠確實。 其次是投資額度要求很大,尤其是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規模都相對比較大,比如說中銀集團,它的市值差不多值三百億到四百億美元之間,如果你是一個戰略投資者,即使只投5%的股權,那也是15億到20億美元,如果是10%的話是30億到40億美元。 第三是缺乏管理控制權。盡管對投資的額度很大。但是事實上還只能5%、10%,甚至更低,所以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對管理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小的,即使在董事會有席位,但兩到三個席位不能保證外資在這個企業起真正的影響和控制。 第四是投資工具單一。如果說在戰略引資的時候,做一個民意測驗,相信90%的人會說以現金的方式進來,就是普通的股票股權方式買賣投資。但是國際上,大部分的投資并不是普通的股票,股票只是方式之一,很多是債券的方式,更多的是可轉債等等來進行投資,這都是引資的障礙。 對于公司治理而言,有專家稱“試點行在進行體制轉軌和結構轉型的過程中,公司治理狀況如果得不到明顯好轉,改革只會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完善公司治理是試點行綜合改革的核心,是提高銀行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當前試點行的兩個主要任務就是股改上市和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且二者相互聯系。同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保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持續穩健向好的關鍵。不但如此,公司治理還能使得高管人員有更大的問責性,使得董事會更能代表股東大會對高管人員進行問責,不良貸款的比例就會得到明顯的遏制。 那么,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筆者覺得,總體上講,是要從體制、機制、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同時還要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實施審慎的會計制度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深化財務管理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優勢,穩步推進改革重組進程。 治理結構改革既是試點行的重點,又是改革的難點。但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機制創新工作,以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相互制衡,以避免內部人控制,從而損害公眾的利益;還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冷靜對待上市。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加快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資本約束,建立以利潤增長和資產安全為核心的長效運營機制上,防止不良貸款的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