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超良:中國銀行業結構調整迎來良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2:0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雨珊 陳昆才 方會磊 物價指數再創新高! 3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08年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當月同比上漲8.7%,比上月大幅提高1.6個百分點,再次刷新近11年來的月度新高。 “央行的任何調控工具出臺不僅是考慮CPI,而是將利率、匯率、國內資產價格水平等因素進行通盤考慮。所以CPI這么高并不意味著央行會馬上加息。”同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蔣超良表示。 面對日益高漲的物價、從緊的貨幣政策、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次貸危機等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銀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蔣超良認為,這正是中國銀行業調整資產結構、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的良好契機,但需要高度關注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和盈利性風險。 是到調整結構的時候了 《21世紀》:當前的宏觀調控旨在控制流動性,但受次貸危機以及人民幣利率加速升值等多種因素影響,熱錢加速向中國流動,這會給中國的流動性帶來哪些影響? 蔣超良:從去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流動性的問題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美聯儲向銀行注入了流動性,美元利率一降再降,美元貶值幅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流動性產生了壓力。因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是在“筑壩”,美國卻在“決堤”放水。 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利差水平擴大,一年期美元LIBOR利率是2.63%,而央行票據的利率是超過4%,利差必然導致資本的逐利。所以管理熱錢始終是一個嚴峻的課題。中國政府在管理熱錢方面還是很有手段的,調控和監管的水平足以防止、控制熱錢的沖擊,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 《21世紀》: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國內通脹上升,二是經濟增長減速,隨之也帶來了貨幣信貸的緊縮政策,你認為今年信貸調控松緊度如何? 蔣超良:實施從緊的信貸政策十分必要,就是為了兩防:防止經濟發展由過快變成過熱,防止價格的結構性上漲演變成全面上漲。實施從緊的貨幣信貸政策,我認為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是三個有利于和三個關注。 第一是有利于為銀行運營營造一個健康、穩定的外部環境。 第二是有利于商業銀行抓住從緊貨幣政策的機遇,調整結構。中國的商業銀行是到了調整結構的時候了。 再者,有利于商業銀行盡快樹立穩健經營的經營理念和風險偏好,不能完全靠信貸的高速增長來維持銀行業的增量,必須穩健和審慎。 《21世紀》:你講到的有利于是正面的因素,那么負面的因素是什么? 蔣超良:影響總體來說是積極的,但有三個風險值得重視:一是流動性,從緊的貨幣信貸政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流動性,有的地方小銀行已經出現流動性問題。 第二個是要高度關注信用風險。從緊的信貸政策就意味著一部分企業不能得到及時、足量的現金供給,在生產、流通方面無法實現,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可能無法正常歸還貸款,引起一些信用風險,特別是一些受限行業的企業;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