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貸禁令非長久之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5:5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郭鳳琳 今年以來5次加息、9次上調準備金率的宏觀調控頻度史無前例,但這絲毫沒有阻擋住一路高歌猛進的人民幣信貸投放形勢。當10月新增貸款量大大超出歷史同期平均水平、前10月新增貸款已達到年初制定的3.5萬億元目標時,監管部門再也坐不住了。 最近幾天,關于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將信貸規模嚴格控制在10月末水平的消息不脛而走。來自商業銀行的人士表示,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會盡量控制信貸規模,通過調整信貸結構、加大收回貸款力度等方式保持信貸零增長。 由于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擁有市場準入、高管任命等權力,因此這一信貸“禁令”對接下來兩個月的信貸緊縮效果不容懷疑。要知道,在2004年5月1日前,監管部門也曾對商業銀行進行類似的信貸指導行為,并且效果很明顯。 而且,消息人士還透露,監管部門已要求明年信貸要進一步緊縮,初步目標定為13%,比今年15%的目標還要低2個百分點。 應該說,在央行不斷加大緊縮力度卻無法抑制商業銀行放貸沖動的情況下,面對信貸持續猛增、繼而固定資產投資和新開工項目反彈的格局,監管部門祭出這一撒手锏實屬無奈。 但是,與市場化的手段相比,這種行政手段必然會加大整體經濟的波動性,而且在貸款壓縮過程中,往往是中小企業貸款最先受到沖擊。從貸款結構看,由于今年新增貸款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其中又以個人消費貸款居多,因此這部分可能是商業銀行調整的著力點。有專家推測,大宗商品和房地產需求可能會成為最先感受到信貸緊縮政策壓力的領域。 不過,專家指出,這種行政手段絕非長久之計,雖然監管部門提出明年全年13%的目標,但商業銀行出于“早投放、早受益”的考慮,在度過兩個月的信貸緊縮期后,明年上半年甚至可能會出現貸款報復性反彈的局面。而且,股東回報和市場競爭壓力的存在,會使得商業銀行與監管部門的博弈愈演愈烈,最終加劇銀行突擊投放的行為。 因此,治本之道還要回到銀行發放貸款的源頭,即大量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上。通過匯率、稅收、貿易政策以及糾正扭曲的生產要素價格等措施,多管齊下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已是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央行仍需采取手段降低外匯占款。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貿易順差“前低后高”特點將導致未來兩個月外匯占款投放依然居高不下,嚴控信貸必然會加大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壓力,這就要求年末央行仍需加大數量緊縮力度,如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等回收流動性。 ■ 今日視點 Comment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