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銀行盈利模式亟待轉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2:4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繆曉旦 公司債的推出對于個人尤其機構而言,可以說是又多了一個債券投資的品種選擇。但對銀行機構來說,卻直接影響到其利潤收益。 一般而言,公司債發展將會一定程度縮小銀行的企業放貸量,從而減少其利息收益。目前在我國企業的融資中銀行貸款占比高達90%以上,而據悉日本、德國、美國企業的直接融資比重已分別達到50%、57%、70%。盡管我國公司債規模不可能在短期內快速增長,但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必然將會形成一種替代效應。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直接融資方式之一,公司債發展無疑會影響其間接融資所占比例。 從國際經驗看,公司債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企業信貸市場的萎縮是一種必然趨勢。如果企業轉向資本市場進行債務融資,必然會給銀行帶來貸款業務的下降。 除了利差收益的減少外,銀行還少了一項收益,銀監會近期明令“禁止為以項目債為主的企業債提供擔保,也不宜出具其他融資性擔保(即同時不鼓勵對公司債提供擔保)”,覆蓋對象不僅僅是國有商業銀行,還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這使銀行失去了通過為公司債及企業債提供擔保可獲取的費用收益。 目前銀行為企業債擔保費率一般在3%。-6%。左右,高的可達1%。2006年企業債發行規模為1015億元,2007年已核準發行1192億元,另有995億元正在審批中。由此推算,銀行每年通過企業債擔保可以獲得不菲的收益,現在這一規定無疑讓銀行利潤損失頗大。 盡管首期40億元的長江電力依然由建設銀行提供連帶責任擔保,但很明顯,傳統收益模式正在不斷變化。 眾多專家對此認為,這將對傳統的銀行業務提出較大挑戰,公司債的逐漸成熟將迫使商業銀行轉換角色,不得不向中間業務方面轉型,從賺“利差”的錢轉向賺“管理”的錢,促進戰略轉型,同時在業務創新等方面提升競爭力。銀行惟有練好“內功”才能在發展的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