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蔣定之盤點銀行改革 大型商業銀行還有不少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1:0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李利明 北京報道 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這幾家大型商業銀行2006年的年報已集體亮相,從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幾家銀行的股改已經取得了歷史性成績。那么,監管者如何看待大型商業銀行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日前,就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問題,本報獨家專訪了中國銀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蔣定之。 經濟觀察報:您是如何看待過去三年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 蔣定之:三年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對國營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通過這幾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可以說實現了“從輸不起到了不起”的成功跨越。三年多來,國有商業銀行除農行外,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功實現了海內外公開上市,并以雄厚實力躋身于世界銀行業前列。從過去被別人認為技術上已經破產到今天躋身世界銀行業前列、備受國際資本的追捧,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同以往任何時期相比,當前,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形象、綜合實力、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是最好的,核心競爭力有了很大提升。在全球前十大銀行排名中,中國有3家,工行第三,中行第六,建行第七,交行也進入了前四十位,這份“答卷”來之不易,贏得了國際、國內各方面的高度贊譽,充分說明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正確的、及時的。 作為監管者,在國營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的新形勢下,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大型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全面開放帶來的各種挑戰,尤其是如何解決大型商業銀行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中把大型商業銀行這個銀行業 “主力軍”辦成治理結構合理、內控嚴密、營運安全、服務和效益優良的現代金融企業。 經濟觀察報:您是如何看待當前大型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和競爭挑戰的? 蔣定之: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健康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期,為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是,在機遇的背后也有來自經營環境和競爭環境的嚴峻挑戰。 經營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流動性過剩,其帶來的影響和問題是多方面的;二是國際貿易收支不平衡,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面臨匯率風險;三是利率市場化將進一步加快;四是金融創新日新月異,競爭格局已經并將進一步發生深刻變化。此外,隨著外資銀行子行化步伐的加快,加之其良好的治理結構、先進的管理經驗、較強的產品創新開發能力以及優秀的人才團隊,會以富有特色的品牌經營參與國內銀行業的競爭,給國內銀行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 這些都是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型商業銀行自身還有不少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經濟觀察報:這些問題主要是哪些? 蔣定之:這些深層次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定位、體制、管理、人才和創新。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體制問題和創新問題,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 首先是體制問題,隨著股份制改革的推進,大型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上了一個大臺階,縮小了與國際大型銀行的差距,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完善公司治理仍然任重道遠,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由“形似”向“神似”的轉變還有個漫長的過程。大型商業銀行內部各組織機構間的職責界定還有待進一步明晰;以經濟增加值(EVA)和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RORAC)為基礎的考核機制真正建立也不是一件易事;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等還需要不斷規范完善,同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要求相比,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就是要加強改革的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提高總行的控制力,把總行的意志真正轉化為各級分支機構員工的自覺行動。 其次是創新問題,比如發展中間業務,這幾年有了長足進步,有的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已達到20%左右,進步很大。但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我國銀行業無論是創新意識,還是產品創新開發能力、人才隊伍建設,都有很大差距。以花旗銀行為例,從1996年起,就在中國申請了19項金融產品的“商業方法類”的發明專利,而國內銀行金融產品的專利發明則不多。這種狀況如果不能有效改變的話,日益增長的融資和理財等多元化金融需求就滿足不了,銀行核心價值、投資價值的提升就會受到影響。盈利模式、風險防范管控、核心競爭力包括穩健發展、金融安全等等,都需要加快金融創新能力的建設。 經濟觀察報:大型商業銀行已經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的框架,您認為下一步如何取得進一步突破? 蔣定之:對銀行來說,公司治理就如摩天大樓的根基,是建設一流銀行的制度基礎。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定位、職責和工作程序。董事會要發揮好決策作用,尤其是抓好戰略規劃和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這是衡量一家銀行董事會工作成效的首要標桿。監事會要發揮好監督作用,維護股東利益,督促公司治理的改進和戰略規劃的實施。經營班子要發揮好經營管理作用,組織好戰略實施和營運,創造一流業績。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獨立、有效運作的內控體系。審計委員會要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并將審計結果及時向高級管理層反饋。高級管理層有權獨立向董事會說明緣由,但不得干預審計工作及運行,確保內審部門能獨立地實施內部控制。三是建立規范的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信息披露機制,提高透明度,主動接受嚴格的市場約束,尤其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樹立起良好信譽。四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激勵與強約束兩個方面一個也不能少。當前要特別重視董事、監事、獨立董事、高管各自如何認真履責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您提到了激勵約束機制,這就涉及到銀行文化的問題。在您看來,大型商業銀行培育先進的銀行文化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蔣定之:從我們的實際看,建設先進的銀行文化,開創人才輩出的局面,有三條很關鍵:一條是健康的發展文化,一條是科學的用人文化,還有一條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文化。 為此,一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銀行科學發展的價值取向,并成為全行上下的共同目標和實際行動。這在當前的情況下應該講是特別有意義的。評價一家銀行,當然要看規模、盈利水平和市值等指標,而且這些指標非常重要。搞經濟工作、做銀行不看數據不行,沒有贏利、沒有效益,銀行辦不下去。但是,要防止的是片面追求短期業績,而忽視長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投入和儲備。二是建設先進的“人才成長文化和機制”。大型商業銀行無論是總行、分行,都要有視野開闊、思路清晰、實踐經驗豐富和品德、業績良好的人才進入經營管理層。同時,對于高管層聘任、提拔和激勵,要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考核制度。三是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客戶至上、客戶優先,把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服務作為全部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歸宿,貫徹落實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內化為各級機構、每個員工的行為規范。銀行“排長隊”的問題,就暴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不足,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經濟觀察報:現在大型商業銀行都在進行戰略定位,并且提出來要打造核心競爭力。您在這個方面有什么樣的看法? 蔣定之:古人云“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這值得我們思考。大型商業銀行要打造核心競爭力,根本的就是要著眼于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立足于發揮自身優勢和辦出特色,實現從做好到做強的根本性轉變。因此,大型商業銀行首先要有清晰的戰略定位和具有特色的商業經營模式。 戰略定位一定要清晰。從國際上看,盡管絕大部分銀行“牌照”的業務經營范圍幾乎都是一樣的,但先進銀行都有自己獨特的戰略定位。對國內大型商業銀行而言,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關鍵是要立足于發揮本土優勢,從國家經濟金融的大格局中,尤其是從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方面尋找具有戰略性的有效需求。可以說,只要時機把握和方法運用得當,經濟和社會的矛盾點都有可能成為銀行的增長點,如,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相關的產業整合金融服務,同人口老齡化和社會保障相關的退休產品、保值產品和理財業務,再如資金充裕、融資多元化,不利于銀行貸款和利差收入增長,卻是發展投資銀行、資產證券化、財富管理和托管等非信貸業務的好時機,這些都可轉化為持續金融創新的動力。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行業專長等方面的特點,來確定清晰的戰略定位。 商業模式要有特色。從國際上看,先進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圍繞戰略定位來打造獨特的商業模式,并使二者實現高度的結合。我們常常感嘆外資銀行效率都比較高、經營風險小。其實,就一家銀行來說,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其競爭力之所以強,就是因為它們首先有一個好的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然后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流程和方式方法,采取與業務復雜程度和風險狀況相匹配的風險管理辦法,這就叫做有了“金鋼鉆”,就能攬好“瓷器活”。相比之下,我國銀行經營和競爭同質化比較嚴重,而且風險偏好、管理觀念和方法也大體差不多,適應不同市場或行業需求和風險特點的商業模式不鮮明。因此,無論是創新服務,提升競爭力,還是防范風險,包括正在探索的綜合經營改革,都要圍繞戰略定位的市場需求和風險特點,建立起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信貸組合和資源配置等有針對性的商業模式,這樣的改革創新,就有特色和核心能力。如果不是這樣,一家銀行如果樣樣都做,沒有清晰明確的戰略定位,那么,其結果可能只有業務的廣度,而沒有業務的深度,更談不上有核心能力。這方面國內外都曾有深刻的經驗教訓。 經濟觀察報:您剛才提到了創新的重要性。您認為大型商業銀行如何提升金融創新能力? 蔣定之:金融創新是銀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不竭動力,它源自于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發展于高效的管理流程,依托于先進的科技系統,需要專門的創新人才。 要真正持續提升金融創新能力,除了借鑒國際經驗、改進激勵機制外,必須進行幾個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加快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銀行”建設,從組織體制上來培育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否則,即使基層市場部門有一些產品和服務創新,在“部門銀行”的模式下,也會因為“層級過多,各自為政,效率低下”而喪失時機,更難以推廣、做強做好。二是加快事業部改革,并由此帶動分支機構和基層改革。從我國的實際看,通過采取“營運集中管理”、重點和高風險業務集中經營等方式,許多銀行已收到了競爭力和風險管理水平雙提升的良好效果。但從根本上看,還是要推進事業部改革。當前就有這方面的機遇,一個較好的突破口,就是從新興市場業務入手,如投行、理財業務,從一開始就搞事業部的試點改革,實行新的體制和機制,既阻力小,又易于成功。三是建設先進的IT平臺。應該說,我國銀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也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個是功能支持力不足,客戶和市場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不夠。另一個是雖然IT系統本身是先進的,但同業務需求和管理流程,尤其是營銷服務體系相分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以客戶導向、流程科學、服務快捷為原則來推進核心信息系統建設,使其同業務流程和營銷服務創新結合起來,這樣,就能成為提高效率和業務創新能力的強大支持平臺。 經濟觀察報:大家都很關心股改后大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問題,作為監管部門對此有什么樣的看法? 蔣定之:作為銀行核心競爭力建設的重要環節,風險管控始終是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和監管工作的重頭戲。大型商業銀行股改后,風險管控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要看到,風險管控是大型商業銀行的長期任務。股改為加強風險管控創造了重要的體制機制條件,但風險不會因為股改的推進就消除了。當前,信用風險還比較突出,在產生不良貸款的制度因素沒有根除的情況下,不良貸款反彈的壓力就始終存在;經濟金融全球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場風險也在擴大;而最近一些重大案件的相繼發生、暴露,則凸現了操作風險的不容忽視和嚴峻性。這些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基層機構,經營指導思想還要進一步端正,風險意識還要進一步增強,內控建設還比較滯后,制度、流程的安排、設計還存在漏洞,特別是制度執行力還不強,基層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員工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講,還需要大型商業銀行自身付出艱苦努力。作為監管部門,重要的是要牢固堅持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把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作為最根本的建設,增強監管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從大型商業銀行股改后的實際出發,認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積極探索風險監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不斷提高識別、計量、防范、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指導、督促大型商業銀行努力提升風險管控水平,加快建立起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把大型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在較低水平。 風險管控是大型商業銀行的長期任務。股改為加強風險管控創造了重要的體制機制條件,但風險不會因為股改的推進就消除了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