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郵儲銀行 直面市場之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6:43 《中國投資》
文/本刊記者 秦鳳華 如何做好中國銀行業中的新人是郵儲銀行目前最需要回答的問題 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北京成立。此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注冊資金200億元,由剛剛成立的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安東兼任郵儲銀行股份公司董事長,原國家郵政儲匯局局長陶禮明任行長。 自去年底獲批成立以來,盡管郵儲銀行還未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但有關郵政儲蓄銀行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平息。如今,水落石出,許多爭論的問題終于可以一見分曉。 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如何做好中國銀行業中的新人是郵儲銀行目前最需要回答的問題。 定位問題 “其實爭論的焦點就是它的定位問題”,金融專家、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王元龍博士對《中國投資》說。 “我覺得中央政府認同其是為‘三農’服務的態度,實際上就明確了郵儲銀行的定位問題”,王元龍說。200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的“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部分特別提到郵儲銀行,提出要“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 按照王元龍的思路,郵儲銀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定位問題。目前關于郵儲銀行今后的發展方向存在很多說法。有些專家認為,辦成類似農業發展銀行那樣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利于郵儲銀行的發展,也有的專家表示應該向商業銀行方向發展,包括原來國家郵政局郵政儲匯局的內部人士也傾向于后者。 商業銀行運營的基本原則是追求利益,要有一定的收益和回報,才會進行貸款。特別是一些股份制銀行,過分強調股東回報,因而對農村規模小的融資基本不感興趣。這是引發近年來商業銀行撤離農村的主要原因。 如果像商業銀行,過分強調股東利益和盈利,那么,農村客戶恐怕很難滿足其對盈利的要求。郵儲銀行未來也會步其他商業銀行的后塵,逐漸退出農村市場。這種局面恐怕與成立郵儲銀行的初衷相違。“從國際經驗來看,儲蓄銀行的資金主要是小儲蓄者的小額儲蓄,資金運用也主要是向城鄉居民個人和家庭提供貸款。顯然,我國的郵儲銀行也屬于儲蓄銀行的范疇。因此,目前要把郵儲銀行建成純粹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是難以為繼的”,王元龍說。 那么郵儲銀行是否會成為又一家政策性銀行呢? “我想應該不會,中國不應當設立第四家政策性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對《中國投資》說。 實際上,我國目前已經有三家政策性銀行,他們本身也正面臨著轉型問題。而且,把郵儲銀行完全變成一個郵政的政策性銀行也不現實。 面對這一矛盾,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謝太峰的觀點是:郵儲銀行應分階段進行改革,至少在初期應以政策性為主,待壯大和成熟后,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再向商業銀行轉軌也未嘗不可。但一開始就向商業銀行靠會有很大問題,也沒有他的生存空間。 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為“三農”服務,就解決了郵儲銀行在現階段還是應該側重于政策性服務的問題。“有了政府的‘上方寶劍’和足夠的政策優惠措施,郵儲銀行目前不會輕易轉變成商業銀行,這是一個前提。以后的經營應該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王元龍說。 新生存法則 據剛剛成立的郵儲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郵儲銀行網點37000個,成為中國營業網點最多的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6000多億元,成為全國第五大存款機構。 作為剛剛走向市場、離開政府隱性補貼的郵儲銀行如何運用這16000多億巨額資金,保證其既達到為“三農”服務的目的,又實現收益? “這確實是個問題”,張承惠也承認這一點,“這也是對郵儲銀行經營模式的挑戰。” 實際上有些大銀行也面臨資金出路問題。由于受近年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大額協議存款收益率在不斷下滑。 “一些大銀行盲目追求大客戶和優質客戶的做法是一個誤區。實際上,一些小客戶、小額貸款,盡管獲利不多,但也有盈利空間”,王元龍說。 今年年初在浙江考察時,王元龍發現,浙江幾家經營非常好的民營銀行的貸款都投向了小額項目,貸款金額多則幾萬元,少則上千元,而且貸出去后都能收回來。 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來說,郵儲銀行在人員、產品、服務和硬件設施方面都還有所欠缺,但郵儲也有自身的諸多優勢。 郵儲銀行網點多,機構遍布全國,市場需求大,完全可以開展農戶貸款。另外,農村個人金融服務需求也很大,這和新農村建設相適應。對于定位為服務“三農”的郵儲來說,這是個蘊藏著巨大潛力的廣闊市場。 自2003年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后,通過協議存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購買農業發展銀行債券等形式,郵政儲蓄已累計向農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近2500億元。 而2006年在銀監會批準下,郵儲局開辦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試點、同業存款和國際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投資等多項業務后,這成為自1986年郵政儲蓄恢復開辦以來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貸業務。 郵儲存單小額質押貸款質押品目前僅限于郵政儲蓄定期存單,可以辦理本人質押貸款和他人質押貸款。試點初期辦理單一客戶郵儲小額存單質押貸款最高限額不超過10萬元,每筆貸款不超過質押存單總額的90%,貸款期限不超過12個月。存單小額質押貸款對象為居民個人,用途為個人消費、生產經營周轉等,不得用于證券、期貨等方面的交易,不得用于股本權益性投資,更不得用于從事違法活動。 2005年12月,中國銀監會批準在福建、湖北、陜西等三省首批開辦郵政儲蓄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試點。此后,銀監會陸續批準郵儲在北京、天津、山東、安徽、浙江等13個省份開展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業務試點。目前,除西藏、青海外,其余29個省(區、市)郵政儲蓄機構都已開辦了此項業務。 截至2006年8月末,已累計發放貸款9816筆,放款金額為3.01億元,沒有出現一筆壞賬。 張承惠分析,郵儲銀行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大量低成本資金和大量網點,最大劣勢在于缺乏貸款管理和風險識別能力。張承惠建議,郵儲銀行可以采取商業化運作方式,在成本能夠覆蓋風險、機構能夠獲取利潤的基礎上開展農村金融服務。 由于大量中小城鎮和農村還面臨缺乏資金的局面,張承惠認為郵儲銀行應當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戰略思想和完整的戰略規劃,千萬不要模仿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模式,不要“向上看”,要避開目前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大城市、大企業領域,尋找新的盈利途徑和盈利方式。 直面市場 按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陶禮明的說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后,將充分依托和發揮郵政的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為主;經監管部門批準,辦理零售類信貸業務和公司業務,與國內其他商業銀行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有力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實現這一目標,對于郵儲銀行來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從業人員管理能力弱和審貸經驗不足的問題。 按照郵政儲匯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03年郵政儲蓄系統從業人員達到20多萬人,而其中70%是大專以下學歷。熟悉金融業務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對于轉型后的銀行貸款等業務還不太熟悉,畢竟以前的郵政儲蓄網點從業人員只儲不貸。這也成為郵儲銀行在開拓市場方面的一塊短板。 究竟是采取引進人才這一快捷方式呢,還是對現有內部人員進行培訓這一慢熱方式? 王元龍認為應該雙管齊下。一方面從外部引進,速度快,但不可能全部替代,不可能大規模的,在重要的關鍵崗位可以引進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業務培訓以及利用遠程教育、電視等現代化培訓手段,現有人員水平不是很難轉變。 好在,農村信用社的清理和國有銀行撤并網點,為不少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分流的協儲員加入郵儲隊伍提供了機遇。 而監管機構還應在機構建設、信貸風險、管理制度和風控制度建設方面加強對郵儲銀行監管。郵儲銀行自身也不能過快放開貸款業務,否則很可能會因為缺乏人才、管理經驗和能力而帶來大量壞賬。 “總之,如果把準確定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引進與培養人才這三個關鍵問題解決了,郵儲銀行的前景會更加廣闊”,王元龍說。 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與郵電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辦郵政儲蓄的協議》,郵政儲蓄業務獲準開辦。 1986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通過,郵政儲蓄業務遂成為郵政企業的法定業務之一。 1989年11月,央行與郵電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辦好郵政儲蓄的通知》,從1990年1月1日起,郵政儲蓄收入由代辦費用改為利差。 2002年底,郵政儲蓄聯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98%的縣市實現了活期郵政儲蓄的通存通取。 2006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同意,銀監會正式批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開業,同意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全資方式組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并核準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章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