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商業銀行建立個人消費信貸風險控制機制的構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6:53 中國經濟時報
李丹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主要風險點 (一)信用風險 就消費信貸而言,房地產開發商、汽車經銷商的資金實力、法人信譽、個人道德的變化,將直接影響銀行消費信貸資金能否安全及時收回,一旦出現異常,銀行資金將面臨有去無回的風險。信用風險是發展消費信貸最根本的風險,是風險之源。 (二)市場拓展風險 目標市場確定在低收入人群,則準入門檻太低,風險難以控制,若確定在高收入群體,則影響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三)還款來源風險 居民未來預期收入及支出的穩定與否是消費信貸能否按時履約的主要風險。一些地方經濟發展趨緩,居民對預期收入的信心普遍不高,使得最具消費信貸潛力的中等收入階層不敢貿然采用消費信貸這種方式,加上近幾年來經濟不發達地區下崗人員較多以及關系居民生活的住房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的大力推進,人們的預期支出增加,手頭里有限的資金只能用于保障未來生活所需,從而增加了還款來源的不確定性,形成借款人履約風險。 (四)政策與法律風險 1.個人消費貸款立法尚屬空白。我國關于信貸方面的法律法規有《擔保法》、《票據法》和《貸款通則》,但這些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生產性企業貸款而制定的,而針對個人消費信貸領域的法律目前還屬空白。所以,在消費貸款回收過程中,一旦遇到貸款本息回收困難,涉及保證的履行、抵押物的處理、質押品的變現等法律糾紛,缺乏實質性的法律保障,具體司法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難,銀行往往處于事實上的尷尬境地。 2.缺乏政府保障和保證制度。 國外運用消費信貸擴大消費的實踐中,既有商業保險的保障制度,也有政府機構提供保障和保證制度,特別是政府對住房抵押貸款提供保證的做法,對許多中低收入的居民家庭運用消費信貸實現消費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一些國家的機構還通過發行長期證券作擔保等辦法,為抵押貸款提供保證和支持。我國政府在消費貸款方面的保證、保障制度尚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風險轉移問題。 (五)銀行管理風險 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仍處于探索階段,配套制度及技術保障需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綜合風險管理能力較為薄弱,具體表現為: 1.個人信用評估沒有一套比較公允的評價辦法和中介機構,銀行調查其資信較難。在國外發達國家,個人信用評估已存在150多年,無論從制度上、機構上,還是技術水平上都比較先進成熟,一次信用查詢的在線答復時間不超過一分鐘。而我國僅在上海成立了專門調查個人消費信用的資信公司。大多數城市雖然作為個人信用評估前提條件的儲蓄實名制已實行,但鑒于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及銀行相關配套措施所限,銀行對借款人的個人儲蓄存款仍不具備起碼的知情權,加上我國居民收入的不完全貨幣化和較低的透明度,使得居民收入的可控性差,銀行無法確切計算和查證居民收入的實際水平,更談不上對個人所有收入及資信的公允評估了。為防范信貸風險,保障自身資金安全,銀行只好在消費貸款的門前筑起層層防線。 2.缺乏靈活的資金融通渠道。住房、汽車等消費貸款一般期限較長、金額較大、客戶分散,而商業銀行的負債期限相對較短,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匹配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 構建科學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防范與控制機制 (一)建立開發商、經銷商第一道風險防范機制 對擬與商業銀行合作的開發商、經銷商進行嚴格的資信審查,不僅考察其資金實力、資質等級、財務情況、社會聲譽,而且更要注意其主要管理人員的品德及與銀行合作的目的、態度。在現有信貸規模的條件下,確保購買優質合作商產品的借款人的信貸需求,防范資信較差的合作商利用便利條件簽訂假合同騙取銀行貸款,把好信貸合作關。 (二)建立起借款人準入的風險防范機制 1.對借款人信用風險的控制 隨著儲蓄實名制的實施,有利于銀行掌握客戶的個人真實財產狀況,為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創造了條件。首先,當前商業銀行要通過律師加強對債務人的身份、提供資料真實性的審查,從法律角度確保銀行債權合法有效。其次,加強銀銀合作,充分借鑒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相關經驗和做法,統一評估標準和口徑,逐步建立個人客戶信用評價體系,了解和掌握客戶貸款承受能力和還本付息能力。條件成熟時應逐步與稅務、房管及法院等部門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隨時掌握申請貸款客戶的個人資信狀況,同時要加強電子信息網絡建設,將來逐步建立覆蓋面廣(包括個人收入狀況的歷史記錄和個人借貸及還款的歷史記錄)的個人信用信息網。再次,通過銀行認可的社會中介機構把分散在各商業銀行和社會有關方面的個人信用信息集中起來,進行加工儲存,形成個人信用信息庫,為銀行決定是否向申請人提供貸款以及貸款額度提供依據。 2.對借款人償還能力風險的控制 首先,合理確定個人消費信貸的目標市場及發展重點。針對經濟發展現狀,從客戶結構上看,應重點發展中高收入階層及年輕的新生代。銀行應組織信貸人員深入到收入相對穩定、待遇比較豐厚的稅務、電力、電信、醫療、高等院校、新聞出版等行業進行積極宣傳。從信貸品種上看,應以住房貸款及汽車消費貸款為重點,不斷豐富信貸品種。其次,對借款人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還款比例。 (三)建立科學的銀行風險管理自動控制機制 實現信貸風險自動監測、自動預警、自動預控機制是銀行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科技興行、成為現代化商業銀行的必由之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應實行機構扁平化管理,組建統一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心,建立集中經營、集中審批、集中監控的“三集中”的風險控制模型;縮短管理半徑,建立有效的激勵與責任約束機制,強化責任認定;充分利用電子化技術,逐步實現營業網點的消費信貸通過網絡終端由上級行統一發放,貸款的評估、審核與發放均由計算機評審系統進行自動化處理;對系統不能處理的個別情況,則由專人進行評估、審核,決定是否予以發放。當發生風險預警所含情況時,由計算機監控系統及時發出信號,信貸人員根據信息提示進行有效的催收。 (四)建立和完善個人消費貸款的風險補償和轉移機制 商業銀行必須在開展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的同時,與有關部門著手信貸保險機制的建設,將一些通行的保險措施,作為開辦信用貸款的前提條件加以推行,包括個人購買消費信用保險;商家按銷售額提取壞賬準備金;銀行按貸款額提取保證金等。也可以探索設立信用消費同保險業相結合,銀行、商家、個人和保險公司共擔風險的機制,以保證個人信用消費在比較寬松的信用環境中發展。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