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物流業外資壟斷趨勢上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4:15 銀行聯合信息網
內資企業發展存在諸多變數 摘要:中國物流業,是適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在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資計劃分配和運輸體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近幾年中國現代物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由于外資的大舉進入并且其戰略目標為要壟斷中國國內市場以賺取超額壟斷利潤,這使得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因素,行業的洗牌及整合的趨勢也日益明顯。 2006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日前收到的一份題為《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的課題報告。該報告提示政府部門重視物流業部分領域出現的外資壟斷現象,提出了制定規制法案、建立物流產業基金、召開跨國物流企業座談會等政策建議。 該課題由商務部2006年下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社科院財貿所、北京物資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郵物流公司等單位的20位專家學者歷時近一年完成。課題形成的報告是中國加入WTO以來,研究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第一個綜合性報告。 總體來說,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利大于弊。但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其中包括外資在部分領域出現的壟斷現象。 報告中指出,目前在物流業的三個領域中,外資已經占據了短期內難以打破的壟斷地位。這三個領域是,國際快遞;航運物流;進入中國的國外制造企業、餐飲企業帶來的物流業務,如汽車物流、特種鋼材物流等。 其中壟斷現象最為明顯的是國際快遞領域。目前,國際四大快遞巨頭美國FedEx、UPS,德國DHL,荷蘭TNT已經控制了中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2005年底中國物流業全面對外開放后,四大快遞公司紛紛通過獨資、并購、加盟等方式加速網點擴張,進一步強化了壟斷地位。 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中的運輸服務逆差高達130.2億美元,約為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1.4倍。 這說明國際產業鏈中的高端服務領域目前主要由外資控制,中國物流企業還沒有能力進入。目前,外資企業在中國主要為外資貨主服務,其98%的客戶是外商獨資或中外合資企業。而本土物流企業以服務國內客戶為主,聚集在中低端市場上。 銀聯信分析: 內外資物流企業在中國擁有兩張重合度較低的網絡,它們分別從事不同領域的業務。短期來看,外資物流企業尚未給中國物流業以及整個經濟帶來嚴重威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已經開始蠶食本土物流企業的網絡,例如跨國快遞公司已經著手開拓國內快遞市場。未來如果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的消費市場,外資的網絡有可能控制相當部分的市場。中外企業之間的競爭在于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一旦供應鏈的控制權掌握在外資手中,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外資企業正主動搭建中國物流網絡,為進一步擴張做準確,外資企業包括美國、歐洲也包括日本一些物流企業現在所進行得就是通過網絡這種兼并收購來擴張在中國的區域壟斷性。為他進一步在中國或者在整個全球的戰略做布局。而大型外資企業獨資傾向明顯,并購加劇在加入WTO后,外資獨資的傾向越來越明顯,而且在兼并中國企業。 一旦物流業外資壟斷格局形成,一方面外資企業將有話語權制定行業的“游戲規則”,壟斷某些領域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另一方面外資企業也會同步擁有掠奪性的定價權,這勢必會摧毀中資的中小物流企業。而這種結局的產生可歸結于外資企業享受的“超國民”待遇。 [本文由銀行聯合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