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盤點2006年宏觀調控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5:15 銀行聯合信息網
摘要:盡管2006還沒有徹底地落下帷幕,但是全年度的GDP增長率將在10%以上已經毋庸置疑。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12月9日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預計今年全年GDP將突破20萬億元,同比增長10.5%。用“調控年”來形容2006年似乎并不為過,因為這一年太多的經濟政策被出臺,并影響了整個國家經濟的運轉方向。對商業銀行來講,如何在密集的宏觀調控中游刃有余,平穩過渡,顯得至關重要。 一、金融貨幣政策 1、兩次加息點剎投資和貨幣信貸迅速擴張
銀聯信分析: 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有利于引導投資和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有利于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恰當地衡量風險;有利于維護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協調發展。 從銀行存款業務來看,加息后一部分資金將由股市、債市或其他投資渠道轉移為銀行存款,盡管在利率提升的環境中,定期存款的期限較此前可能變得更短,但難以抵消調升利率所帶來的負債資金成本的增加。 從銀行貸款業務來看,兩次加息對全行業貸款的加權平均收益率起到積極影響,即發放貸款的利潤率提高了;但與此同時,多管齊下的政策環境下,銀行業信貸形勢十分嚴峻,信貸投放數量將急劇下降,這不但會完全抵消利差擴大帶來的邊際收益,還會導致信貸利潤的絕對數額出現下降。商業銀行在設計固定利率貸款產品時必須把握好對長期利率風險的定價。 2、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劍指流動性過剩
銀聯信分析: 央行在今年之內三次調高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從中可見中國遏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決心。當然,央行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其最終目的是鞏固宏觀調控成果和控制國內的流動性過剩問題。 從行業影響來看,銀行業將首當其沖,因為通過銀行收縮信貸會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繼而影響銀行的利息收入。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會凍結商業銀行一部分可用資金,從而引起其流動性減弱,信貸規模縮減。 從控制投資角度講,央行出于對當前通脹因素判斷所采取的杠桿手段,主要是針對過熱的房地產市場,意在適時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防范銀行信貸風險和土地儲備貸款風險。這種緊縮信號說明,國家力爭在源頭上遏制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和過度投資。但是,從三季度宏觀數據來看,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是以犧牲短期貸款或票據貼現業務來保持整體上信貸的減少,但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和投資規模的中長期信貸回落的速度有限。 二、房地產政策 樓市居高不下 調控組合拳頻頻出擊 時間和事件 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繼續解決部分城市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和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表明了中央政府對今年房地產宏觀調控的一個主要政策指向。 2006年5月17日國務院提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簡稱“國六條”。 業內人士認為這六條措施拉開了2006年房地產調控序幕。 2006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簡稱為“國十五條”。 2006年5月31日國稅總局下發《關于加強住房營業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74號文件),二手房營業稅新政策予以明確。 2006年7月6日建設部頒發165號文件《關于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2006年7月11日建設部聯合其他5部委下發171號文件,被稱為“外資限炒令”,加強了對外商投資企業房地產開發經營和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的管理。 2006年7月24日建設部等6部委發布《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 2006年7月26日國稅總局發布《關于住房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108號文),宣布從8月1日起,各地稅局將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強制性征收二手房轉讓個人所得稅。 2006年8月1日國土資源局制定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范》和《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范》正式施行,規范對招標拍賣掛牌或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范圍作了細化。 2005年9月5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 銀聯信分析: 2006年是一個喧囂而浮躁的年份,宏觀調控使房地產業成為眾人關注的聚焦點,“步步為營”的調控政策、“漲”聲依舊的房價走勢、撲朔迷離的市場前景,使得市場各方對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走勢眾說紛紜。盤點2006年的中國房地產政策,“穩定房價,調整住房結構”是中央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國家從金融、信貸、土地、稅收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國六條”、“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為營”政策,調控已然從“宏觀”延伸到“微觀”。 商業銀行在建房與購房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信貸風險不言而喻。首先,受國家調控措施影響,國內樓市盡管“高溫”依舊,但波動幅度增大。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增長一度出現疲態。個人房貸月度提前還款額占累收貸款額的比例卻在持續上升。商業銀行遭遇了新增房貸增速下降和提前還貸持續上升的“雙重夾擊”。而個人房貸是銀行賺取存貸利差的重要來源,房貸下降必然給銀行運營帶來壓力。其次,“房奴”隊伍在壯大,還款壓力在增加。因為貸款者的債務負擔越重,銀行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大:“房奴”隊伍的膨脹意味著銀行貸款信用風險的積累,“房奴”被壓垮之日也就是信用風險爆發之時。 在房價攀升和房地產信貸規模較大的情況下,銀行需關注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宏觀經濟波動、房地產價格下跌和房地產信貸下降以及銀行信貸損失等三大潛在金融風險。由于房地產貸款占比較高,在當前國內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缺乏的情況下,房價下跌可能使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導致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的銀行出現呆壞賬。 [本文由銀行聯合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