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花19.7億省226億 平安還是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3:57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增持浦發行不過是一筆投資,競購廣發行則事關金融控股集團戰略,錯過了廣發行,平安集團可能錯過了獲得全國性商業銀行牌照的最后一次機會

  本刊記者 段佳 劉文君/文

  近期中國人壽(2628.HK)和中國平安(2318.HK)你來我往的舉動頗有意思。11月13日,中國人壽證實其發行15億A股的消息,第二天中國平安就公告稱,公司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決議,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A股。

  11月17日,中國人壽公告稱,將斥資56.7億元,認購廣發行20%的股權。中國人壽與花旗集團、IBM信貸、國家電網、中信信托、普華投資等組成的競購財團出資242.67億元,認購重組后的廣發行約85.6%的股份,中國人壽與花旗、國家電網將分別擬持股20%,成為重組后廣發行的并列第一大股東。

  這份公告其實宣示了內地另一保險公司平安競購廣發行的失利。但在4天后,中國平安公告稱,其與兩家子公司已合共持有浦發銀行(600000)4.94%的股權,成為后者第四大股東,持股超過中國人壽競購廣發行的伙伴花旗銀行(持股3.78%)。

  但對于志在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中國平安來說,增持浦發行不過是一筆普通的銀行股權投資,而錯過了擁有全國性金融牌照的廣發行,可能意味著錯過了獲得全國性商業銀行牌照的最后一次機會。

  失意廣發行

  在競購廣發行這場歷時兩年的長跑中,中國人壽可謂后發先至。今年5月,因為銀監會堅持單一外資股東對內地商行的持股上限不能突破20%,花旗銀行只得將收購廣發行的標的由原定40%股份降至20%,中國人壽才得以加入花旗銀行牽頭的競購財團。

  平安則幾乎是全程參與了這場歷時兩年的競購戰。2004年底廣發行啟動財務重組計劃,先后有40多家戰略投資者參與洽談,2005年11月,在多輪的談判與篩選之后,平安與花旗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荷蘭銀行被初步選定,并向廣東省政府遞交了競標書。

  2006年2月,平安、花旗銀行、法興銀行牽頭的財團成為最后的角逐者。在當時的報價中,花旗財團的241億元居首,法興財團出價235億元,平安財團出價226億元。此后,監管層先后4次要求競購方對標書進行修改和補充,各財團也根據要求對成員、報價、持股比例等事項進行了修改。為增加獲勝的籌碼,平安財團在標書中附加了一項特別承諾——以現金形式贈予廣東省政府數十億元,助其解決廣發行的壞賬。

  中國平安的競購是為實現其金融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雖然此前中國平安在2003年底收購了福建亞洲銀行(后更名為“平安銀行”),又于今年7月控股深圳商業銀行,但在開放金融混業經營的趨勢下,平安銀行的合資身份和深商行的區域局限,顯然不能讓意圖加重銀行業務以贏得發展壯大先機的平安感到滿足。而目前已由區域性銀行發展成全國性銀行、擁有502家網點的廣發行,自然是平安的最佳選擇(詳見附文《高價搶購廣發行圖什么?》)。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平安敗北源于多種原因,其中之一是監管部門期望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來改變廣發行的現狀,同時也為外資參與金融改革進行嘗試。而從經營銀行的經驗來看,平安顯然也不占據優勢。

  但國泰君安(香港)分析師羅景認為,平安集團此次失利并非壞事,對其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影響也不會很大。通過數次收購,中國平安的銀行資產在逐漸增加,這與其目前自身的發展能力相適應。如果競購廣發行成功,“一口吃成胖子”反而會危害企業的發展。在混業經營初始階段,保持一個適度的發展速度對平安有利。

  一筆銀行股權投資

  根據中國平安的公告,之前其與子公司合共持有7057萬股浦發A股,此次按10比1獲配705.7萬股,并額外認購了1.377億股,其中獲配的705.7萬股沒有任何買賣限制,認購的1.377億股則被鎖定12個月。此次增持合共斥資19.7億元,全部出自中國平安的自有資金。

  增持完成后,中國平安所持浦發銀行股比原來的1.8%上升到4.94%,取代花旗銀行成為浦發銀行的第四大股東。

  但對于平安的金融控股戰略目標來說,增持浦發銀行不過是多了一筆銀行股權投資,其意義與收購廣發行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平安控制浦發銀行的機會幾乎為零,第四大股東的地位也不穩固。

  浦發銀行三季報顯示,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與第二大股東上海國際信托分別持有22.74%和8.10%,而上海國際信托是上海國際的控股子公司。

  浦發銀行在增發前就表示,因受政策限制,花旗銀行將不參與本次增發股票的認購。但浦發銀行副行長張耀麟在11月8日曾證實,花旗銀行將把其在浦發銀行的持股比例從現在的4.2%提高至19.9%。

  有消息稱,浦發銀行有意明年在香港發行H股,集資12.8億美元(約100億元人民幣),并擬向花旗銀行定向發行7億股(價格為95億元),使后者持股量由4.2%增至19.9%。但浦發銀行董事長和董秘都曾對此做出澄清。

  廣發行控制權懸疑

  此前有分析認為,根據中國人壽對金融類公司的股權投資策略,中國人壽參股廣發行扮演的將是策略投資者的角色,不會參與廣發行的運營管理,擁有20%股權的花旗更可能負責廣發行今后的日常經營。

  中國人壽的公告稱,目前的計劃是將其認購廣發行股份持作長期投資。但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人壽曾多次宣稱要成為金融集團,此次競購廣發行是繼參股中信證券(600030)之后全面進入金融行業的又一次嘗試,其用意并不僅僅是財務投資這樣簡單,未來可能還會有所舉動。

  公告還稱,重組后廣發行董事會人數在5名至19名之間,其中包括3名獨立董事,首屆董事會由17名董事組成,中國人壽有權提名3名董事和1名獨立董事。中國人壽有關人士透露,雖然根據談判中的意向,未來花旗銀行可能將主導廣發行經營管理,但中國人壽也將直接參與經營,并打算向廣發行派駐經營管理人員。

  目前,花旗銀行取得廣發行20%的股權,與原定40%的收購目標相去甚遠,將來可能要抓住一切機會增持股份。而中國人壽近來頻頻投資興業銀行、建行(0939.HK)、中行(601988;03988.HK)、招行(600036;03968.HK)、工行(601398;01398.HK)等,但占比均很小,隨著中國金融混業經營的逐步放開,一旦有增持廣發行的可能,相信中國人壽也不會放手,屆時中國人壽與花旗銀行可能還將有一場爭奪。

  廣發行競購過程回放

  2004年底,廣發行啟動財務重組計劃。

  2005年3月,經過清產核資,廣發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事宜提上議事日程,先后有40多家國內外投資者表達了投資意向。

  2005年7月,廣發行正式邀請20多家潛在投資者要約認購廣發行股份。

  2005年11月,花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平安集團等遞交標書。當時業內幾乎一致認為,計劃奪得40%至45%廣發行股權的花旗競購方將勝出。

  2006年1月,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給中國政府寫信,以個人名義推薦花旗銀行和凱雷集團收購廣發行的股份。

  2006年5月,法興銀行率先遞交新一輪標書。應監管部門要求,外資金融機構持有國內商業銀行的上限不得被突破,法興銀行、花旗銀行均將計劃持有比例降至20%以下。

  2006年7月,中國人壽和國電集團成為花旗銀行一方的新中方競購伙伴,而法興銀行的中方伙伴名單中增加了大連實德集團以及吉林信托投資,后兩者計劃持有廣發行10%股權,法興銀行、寶鋼、中石化的持有比例為20%,剩余5%則由加拿大Caisse des Depots基金持有。

  2006年8月31日,廣發行競標各方做了新一輪投標。法興銀行、花旗銀行的方案均沒有明顯變化,平安集團則承諾以現金形式贈予廣東省政府數十億元,助其解決廣發行壞賬。

  2006年9月,美國新任財長保爾森訪華時表示,一直在關注花旗集團收購廣發行。同月,在凱雷退出后,花旗銀行旗下的美國第一聯合資本公司加入廣發行股權競標戰,該公司計劃取得廣發行5%的股份。

  2006年10月,競標三方最后一次遞交修改后的標書,就競購團隊成員及持股比例進行確定,作為花旗銀行重要中方合作伙伴的中糧集團退出。同月,法興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隨法國總統希拉克訪華。

  高價搶購廣發行圖什么?

  本刊記者 楊練/文

  以花旗銀行為首的財團為廣發行85.6%的股權開價242.67億元,而2005年底廣發行凈資產僅106億元,不良貸款則約為400億元左右。

  資產質量并不好的廣發行,為何受到花旗等的如此追捧?中金公司的銀行業分析員范艷瑾認為,對一個銀行的估值不單靠財務數據說話,而要考慮財務和非財務兩方面的因素。

  廣發行2002年—2004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在3%以下,資本充足率維持在4%左右,不良資產率則在15%—20%之間。但在決定銀行業資產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凈資產的增長率方面,廣發行近3年一直保持著25%左右的增幅。2003年底,其凈資產為68億元,2004年為88億元,2005年達到106億元,穩步增長說明經營逐步改善,對其未來的預期也就相應水漲船高。

  廣發行2006上半年的多項財務指標也驗證了這一點。截至6月末,廣發行資產總額達3870多億元,稅前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0%。尤其是廣發行的王牌業務——信用卡業務在去年首次實現盈利之后,上半年實現收入8000萬元,同比增長3000多萬元。票據業務也大幅增長,累計轉貼現1600多億元,利息收入達16億元,有望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由于廣發行90%的不良貸款是在其成立之初的幾年中由廣東各級政府的指令貸款而形成的,廣東省政府承諾解決400億元不良資產的50%—60%,并已寫入引資協議的保障條款中,且外資入股協議簽訂后新出現的不良貸款,不納入資產重組的范圍。這樣綜合測算,廣發行不良資產率僅為10%左右,接近國內銀行業不良資產的平均水平。

  廣發行質量差的資產有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廣東,而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它的經營業績比較好,尤其是在理財、信用卡等中間業務與零售業務上。

  從外資的角度來看,資產質量差可以是討價的籌碼,但錯過廣發行,可能將錯過投資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最后一次重大機會。目前擁有全國性金融牌照的銀行中,除廣發行之外沒有境外戰略投資者的銀行只有4家,其中農行歷史負擔太重非一時所能解決,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擁有中央企業的強勢背景,優秀的招商銀行對引進外資根本不感興趣。

  在這樣的背景下,廣發行的全國性金融牌照可謂價值連城,勝出者就意味著能在全國性市場的開拓方面搶先邁出一步,就意味著可以在全國開設營業網點,建立全國性的銷售渠道,這正是外資所最為看重的,當然也為廣發行的估值加分不少。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