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中國銀行業呈現多元競爭的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5:04 《國際融資》

  ● 評述銀行業格局

  隨著2006年底中國金融業保護期限終結的來臨,外資銀行將通過參股和建立營銷網絡的方式加快對中國市場的搶灘,新興商業銀行也將通過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和設立新銀行的途徑加緊擴張的步伐。這些雖然會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造成沖擊,但不會撼動其主體地位。中國銀行業呈現出多元競爭的格局

  - 趙勇

  根據中國加入WTO時簽訂的《金融與貿易服務協議》,2006年底我國將對外開放銀行業市場,取消所有現存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性措施,同時逐步放寬對新興商業銀行的限制。這意味著外資銀行、新興商業銀行將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全面的競爭,從而使中國銀行業呈現出多元競爭的格局。

  外資銀行:搶灘中國

  為了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搶占銀行業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產配置,以延續盈利的增長期,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外資銀行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它們通常采取參股國內銀行(主要是新興商業銀行)的戰略,借助國內銀行已有的市場網絡拓展業務。從1996年亞洲開發銀行首次入股光大銀行開始,先后有19家外資金融機購不同程度地參股16家中資銀行。比較典型的有花旗銀行參股浦發銀行、香港恒生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參股興業銀行和新橋資本收購深圳發展銀行。2003年9月,花旗銀行海外投資公司購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18075萬股,占浦發銀行總股本的4.62%,成為第四大股東。這是A股市場首例外資成功收購上市銀行股權案。2003年12月,香港恒生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認購興業銀行發行的6.3909億股、1.5996億股、1.9995億股,占增發后興業銀行總股本的15.98%、4%和5%。這是當時國內商業銀行一次引進外資股東家數最多、比例最高、金額最大的一宗交易協議。2004年5月29日,新橋資本與深圳發展銀行正式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股權轉讓后,新橋資本投資擁有合計3.48億股的深發展普通股股份,約占深發展已經發行普通股的17.89%,成為深發展的第?

  隨著中國政府逐步放開市場準入限制,外資銀行參股國內銀行的步伐越來越快。2005年3月,荷蘭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ING銀行投資17.8億元,購買北京銀行19.9%的股權;2005年4月,澳洲聯邦銀行斥資6.25億元,獲取杭州商業銀行19.9%股權,成為除國有股外第一大股東;2005年6月,美國銀行和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入中國建設銀行9.0%和5.1%的股份;2005年8月18日,英格蘭皇家銀行集團聯合美林公司和香港富豪李嘉誠組成財團,斥資31億美元持有中國銀行10%的股份。2005年10月10日,亞洲開發銀行宣布出資7500萬美元入股中國銀行0.24%的股份。同日,法國巴黎銀行與南京商業銀行簽署協議,出資7.05億元,從IFC和其他中資股東手中購得該行19.2%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2005年10月17日,德意志銀行聯手歐洲著名的私人銀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出資26億元人民幣,向首鋼、山東電力等18家華夏銀行股東購入華夏銀行5.87億法人股,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3.98%。

  外資銀行參股中資銀行,拓展了品牌資源、網點資源和客戶資源,獲得了巨大利潤。例如,2005年匯豐銀行內地業務較上一年度增長9倍,內地戰略伙伴的貢獻達到了利潤的70%。但是,外資銀行的目標并不只是從國內商業銀行分得一杯羹,而是全面搶占中國金融市場,以獲取更大的經營利潤。于是,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選擇直接在中國設立代表處、分支機構,建立自己的營銷網絡,從而與中資銀行展開大規模競爭。現在,不僅在沿海大城市可以享受到世界知名銀行的服務,甚至在西部和東北等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也能看到外資銀行的身影。截至2005年底,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71家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了238家營業性機構,40個國家和地區的173家外國銀行在中國23個城市開設了238家代表處,在華資產總額達到845億美元,占中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2%左右。隨著中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將有更多的外資銀行在中國開設分行或分支機構。東亞銀行稱其近年將通過并購使其在內地的營業網點增加至25個;匯豐銀行計劃在未來5到10年內,在中國進一步擴大營銷網絡,開設分支行,拓展零售業務,將分行數目增加40~50個;恒生銀行透露,未來3年將在內地投資10億元以上,并將分行增加至30家;渣打銀行也表示,2008年前

  新興商業銀行:異軍突起

  我國的新興商業銀行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陸續組建的,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快速發展的非國有經濟。城市商業銀行是1995年由城市信用社改制后成立的,其目的是為當地政府、企業集團提供金融服務,以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經過十幾年的改革,我國新興商業銀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除了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擴張規模外,新銀行數量也逐年增加。2004年1月11日,經中國銀監會批準,平安信托和匯豐銀行分別以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資金收購福建亞洲銀行100%的股份,其中平安持股比例將達到73%,匯豐持股為27%,并將新成立的銀行命名為“平安銀行”。2004年7月28日,第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成立,該行注冊資本金為15.0073億元,由15家股東共同出資,其中13家是浙江知名的民營企業,占總股本的85%,成為繼民生銀行之后第二家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2005年8月25日,由上海農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全國第一家省級農村商業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金超過30億元,股東包括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社會自然人及內部職工,單個股東不超過10%。2005年10月19日,由北京農村信用社改制的北京農村商

  隨著銀行保護的解除和我國金融環境的寬松,將有更多的新銀行成立。有報道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同意江蘇省無錫、蘇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鎮江、揚州、鹽城及連云港等10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年內合并重組,成立新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部設在南京。此外,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也將于近日掛牌成立。郵政儲蓄銀行主要從事對個人的存貸款、保險及其他特殊業務,不能經營對企業的貸款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其實行監管。目前,郵儲擁有3.15萬家分支機構和2.5億儲戶,存款余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占儲蓄總額9%以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后,其規模將僅次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位居第五。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仍占主體

  面對外資銀行的搶灘和國內新興商業銀行的崛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絕對壟斷優勢日趨下降。以資產標準C4指數為例,1995年該項指標高達90.3%, 2002年則下降到78.5%,2005年進一步降至53.9%。隨著銀行業的完全開放,此項指標將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優勢會繼續減少。但是否可以就此認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優勢將喪失殆盡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在較長時期內,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仍將占據主體地位,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長期經營中形成了廣泛的分支機構網絡、雄厚的客戶基礎和經營優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每一個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域都設有分支機構,全國營業機構超過10萬家,擁有龐大而又穩定的客戶群體,具有吸納居民儲蓄和發放貸款的天然優勢,形成了聯系緊密的銀企合作關系,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還形成了各自的獨特的業務優勢。具體來說,中國銀行具備國際化優勢,擁有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務網絡;中國工商銀行是我國金融市場最大的人民幣結算行、證券及期貨交易清算行、個人住房按揭銀行和基金托管銀行,在城市存貸款業務方面領先;中國建設銀行在房地產貸款方面占優;中國農業銀行營業網點分布最廣,在城鄉存貸款業務方面具有優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這種網絡、客戶和業務的經營優勢是外資銀行和新興商業銀行無所企及的,從而奠定了其在我國銀行體系中的主體地位。

  第二,政府強力支持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象主要是占我國經濟主體的國有經濟部門,正是由于其對國有企業強有力的金融支持,才保證了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和漸進式改革的成功。當然,其代價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金融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大量政策性不良貸款的形成和相應的壟斷優勢的削弱。因此,從更宏觀的漸進改革的層次考慮,政府往往對四大國有銀行實施保護,以強化其主體地位。例如,1998年國家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2700億元人民幣;2003年底,國家將4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注資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2005年,國家又向中國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以補充其資本金。政府的支持大大增強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實力,從而使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格局向對其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三,外資銀行和新興商業銀行沒有能力與四大國有商業展開全面競爭。盡管外資銀行和新興商業銀行有迅速擴張、占領市場的野心,但面對中國銀行業這塊大蛋糕,他們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外資銀行和新興商業銀行往往有選擇地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展開競爭。就信貸服務對象來說,主要瞄定三資企業和效益好的非國有企業等優質客戶群;就業務種類來說,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和中間業務和高收益信貸業務,比如針對高收入人士的個人

理財服務、
信用卡
業務、網上銀行業務、電話銀行業務、家居銀行業務和房地產信貸等;就地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富裕人口集中的城市及經濟比較發達的省會城市。因此,外資銀行和新興商業銀行的擴張雖然會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造成沖擊,但不會撼動其在中國銀行業的主體地位。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