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銀行為何難除雙高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8:57 每日經濟新聞
葉檀 每經評論員 建行食言。從9月1日起,建行湖南省分行開始對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的用戶收取數額不等的年費和月費,而浦發行也開始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后塵,收取跨行查詢費。 高收費是一高,而銀行進行的加薪比賽導致的高薪酬是二高,有此“雙高癥”纏身,顯示銀行病情之重。當然,銀行自身絕不承認有此雙高癥”。 看來,此前輿論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假借國際慣例、實則憑藉壟斷地位進行各種收費的聲討,并未起到應有的約束作用,反而映襯出普通儲戶的無奈與輿論的無力,并為起初對儲戶呼聲尚有顧忌的中小商業銀行起了反向示范作用。國有銀行計劃免去每月3筆跨行查詢費的折衷方案尚在畫餅階段,新的收費項目、新加入銀行的收費業已落地。 究其原因,是因為銀行監管機構銀聯與上級主管央行以及主管價格的發改委等部門,雖然對此事表示出足夠的關注,但也僅止于關注,不強制銀行放棄收費”。因為作為一個行政部門,銀監會“根本無法剝奪商業銀行制定市場價格的權利”,并且,如果跨行收費的始作俑者銀聯無法受到相應規則的約束,單向約束下游企業就顯得極不公平。 2003年10月起施行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將銀行服務價格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兩類,也即雙軌制。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包括人民幣基本結算類業務,如銀行匯票、本票、支票、匯兌、托收承付,以及根據對個人、企事業的影響程度和市場競爭狀況確定的銀行服務項目。除此之外的其他服務,則實行市場調節價。正如所有的雙軌制所共有的弊病,該辦法具體指向曖昧不清,銀行與客戶都能從中找到有利于己的論斷,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回到叢林法則———強者為王。 普通儲戶在此陷入一個兩難困局:當初,決策者為了中國銀行業的現代化進程決議設立銀聯,一手扶植起國內銀行卡的壟斷平臺,這才造成了今天消費者處處受制的被動局面;而今,消費者又不得不回過頭來,乞求行政手段能夠抑制壟斷性收費,這無異于與虎謀皮。 更大的困難在于,所有這一切都以市場化名義而行。我們之所以無法破除市場化就是漲價的迷局,賦予國企市場化的定價權促使其轉變的理論固然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由于博弈力量的對比,由普通儲戶承擔改革成本,從短期來看無疑是代價最小的安排。 國有商業銀行具有雙重身份,它們既殘存有公益性國有企業的傳統,又確實在深化其市場的一面:它們是上市公司,是投融資的主體,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創新的依賴。 對于這樣的企業,任何政策都只會“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雖然建行食言收費,雖然建行陷入內蒙古電力泥潭,但建行與美國銀行訂立收購協議,就足以在決策者的心目中打消任何對于建行的不利消息。國際兩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和穆迪雖然表示,不會因為這一并購提升對建行的評級,但標普表示該收購鞏固了建行在香港的市場地位;穆迪表示,此次收購將為希望提高國際化程度的建行提供重要的海外銀行業務平臺。 建行的行為已反映出資本市場游戲玩家的固有秉性。雖然建行在世界資本市場還只是個后起之秀,但已經開始比附大玩家的身價與行為方式了。所以,建行高管對于薪酬的抱怨毫不奇怪,既然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一員,其身價卻只有國際銀行家的幾百分之一,甚至低于國內同行,這樣的薪酬顯然丟了中國銀行業玩家的身份。 國有商業銀行的霸道行為足以彰顯國有銀行角色的顛倒、身份的錯亂。這一癥結不除,銀行“雙高癥”難去。更可怕的是,這種“雙高癥”遲早會傳染給金融市場其他或多或少沾有國字號印跡的金融機構。 面對銀行群雄爭霸、收費高企,中小儲戶怎么辦?政府放開民間小型商業銀行是唯一的辦法,切莫等到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再出面收拾殘局。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