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銀行信貸發放需預防政策轉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4日 17:40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 |||||||||
摘要:今年上半年中國急速增長的銀行信貸,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大幅度的收縮信貸發放力度,避免經濟的通貨膨脹。6月份銀行信貸同比下降22%,信貸這樣大幅度的收縮,盡管這種大幅下降是通過行政手段取得,這將意味著政府的政策已經開始轉向,不僅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而且對銀行三季度信貸投放產生作用,影響銀行的收益狀況。 今年6月,銀行新增貸款36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減少1027億元,降幅22%;廣義
6月通常是經濟活動繁忙的月份。企業要核算、做下半年規劃。因此銀行信貸收縮幅度這么大,預示政府的政策在轉向。但由于這些措施中行政手段占很大比例,因此很可能對經濟效益產生不利的影響。 2006年第二季度人民幣貸款逐月猛增,情況不容樂觀。中外資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789.71億元,為一季度增量的2.4倍,且呈逐月遞增態勢。4、5、6月份中外資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55.82億元、267億元和466.89億元,分別占當季增量的7.1%、33.8%和59.1%,其中6月份新增額占上半年貸款增量的42%。6月下旬中資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426.5億元,分別占其當月和當季貸款增量的98.8%和61.8%,并已接近上半年貸款增量的一半。 盡管如此,這并不能減少專家對于前期調控未見明顯成效、信貸投放幾近失控的擔心,新的調控政策必將很快出臺。同時,五六月份貸款的猛增是在央行4月28起上調貸款基準利率27個基點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也印證了上調貸款利率加大了存貸款利差,事實上增加了商業銀行放貸沖動。 銀聯信分析: 今年來的首次下跌。這表明,資本市場恢復融資功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稀釋部分銀行體系過剩的流動性壓力。新增貸款的投向結構和期限結構明顯改善,中長期貸款增量占比明顯下降,中小商業銀行貸款投放速度明顯加快。如果中國的銀行信貸在下半年保持目前的水平或者進一步下降,銀聯信分析師認為全年經濟增幅可能會低于10%,6月份的銀行信貸大幅度下滑是一個臨時的現象,很難據此而做出中國經濟增長將明顯放慢的判斷。國有銀行的貸款在中國全部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只是一小部分。投資的主體是民間自籌資金,因此6月份的數據對經濟整體的影響將是有限的。 央行始終對貸款期限機構“錯配”持謹慎態度。央行在2005年多次強調應加強信貸期限結構錯配檢測指標體系,利用“窗口指導”提醒商業銀行應增強應對經濟景氣變化的能力。為提高金融機構資產流動性,央行將在2006年繼續推動資產證券化工作。同時,為配合“十一五規劃”順利開局,央行開始注重發揮信貸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及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作用。繼續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助學的信貸支持力度,增加對經濟發展薄弱環節和有效益、有市場的企業貸款,同時對商業銀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銀聯信分析師建議銀行應對鼓勵類投資項目,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進行審批、核準或備案,各金融機構應按照信貸原則提供信貸支持,并給予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對屬于限制類的新建項目,禁止投資,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核準或備案,各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環境保護、質檢、消防、海關、工商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對屬于限制類的現有生產能力,允許企業在一定期限內采取措施改造升級,金融機構按信貸原則繼續給予支持。對淘汰類項目,禁止投資,各金融機構應停止各種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同時,由于我國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同時,鑒于裝備制造業在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中的重要作用,產業政策也將繼續扶持這些行業的穩健發展,銀行三季度銀行信貸投放應根據以上政府措施進行放貸,不僅保障了信貸資金的安全穩定,而且銀行能從中獲益非淺。 [本文由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