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跨行查詢收費怨聲載道 利益與民聲兩難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1日 17:24 銀行聯合信息網

  摘要:在公眾的一片反對聲中,銀行卡跨行查詢收費依舊在6月1日起正式實行了,最終的收費標準定為境內跨行查詢每筆0.30元,境外查詢每筆4元,確定收費的銀行是交行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增收費項目,群眾普遍對銀行提出質疑,銀行除了抬出“國際慣例”的說法外似乎也并沒有更好的說辭,即使目前商業銀行在我國強勢地位明顯,但面對越來越沸騰的“民聲”跨行查詢收費這塊蛋糕也再非那么易吃。

  中國銀聯對外表示,

銀行卡ATM跨行查詢交易與取現、消費等其他基本交易一樣,也是一種金融服務,需要占用系統和網絡資源,因此對于銀行卡ATM跨行查詢交易收取一定的費用,是符合市場經濟有償服務原則的。這一收費也有利于減少部分客戶不必要的查詢,減少對銀行卡系統和網絡資源的占用,提高系統響應速度。某些國際卡組織對跨行查詢收費為每筆0.30美元,言下之意,似乎又把跨行查詢收費歸于"國際慣例"之中。

  對于銀聯的說法,公眾顯然不予茍同。老百姓普遍提出四點質疑:

  第一,沒有經過聽證程序。本次收費直接與老百姓的利益掛鉤,至少應給消費者一個表達意見的渠道,但卻并沒有實行聽證等程序。同時,對該項收費未經聽證就付諸實施,是否符合價格法及國家相關法規。價格法規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時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跨行查詢收費是涉及面廣,應視為“重要”的公益性服務。盡管銀行認為跨行查詢收費屬“銀行中間業務”,依據《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和《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歸入市場調節范圍。但《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也明文規定,實行政府價格決策聽證的項目是中央和地方定價目錄中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制定聽證目錄以外的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務價格,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實行聽證。難道這一收費行為和標準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嗎?

  第二,本次收費不依法走程序,此頭一開,今后壟斷機構將紛紛效仿。銀行不是一般獨立市場主體的企業,而是帶國有壟斷特征的市場主體,尤其是銀聯作為全國惟一一家提供銀行卡聯網服務的機構,實際上政府賦予了其壟斷身份。國家之所以賦予了其壟斷身份,是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風險,減少成本,而不是讓其不按照法律程序向企業和群眾隨意收費賺取巨額壟斷利潤。而銀聯采取不透明的運作方式,從跨行取款收費到跨行查詢收費,各家銀行均未向社會公布收費標準的具體測算方法,就是典型的不按照法律程序向企業和群眾隨意收費賺取巨額壟斷利潤的行為。人們有理由擔心:如果今后如煤、電、油、運、水等國家壟斷行業都依次效仿,老百姓的日子還怎么過?

  第三,中國發卡量達9.6億張,如果按每張卡10元的年費計算,一年的收入就是96億元。這些來自客戶、理應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巨額錢款到底用在什么地方?為客戶提供了哪些服務?

  第四,判定一項收費是否屬于"國際慣例"的標準何在?誠然國外確實有一些地區也對跨行查詢收費,但是這筆費用大多都發生在收單行與發卡行之間,一般不直接向持卡人收取。有關專家也指出,從國際慣例來講,有收費的國際慣例,也有不收費的國際慣例。銀行服務有"國際慣例"嗎?

  銀聯信分析: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銀行卡發卡機構為175家,發卡量為9.6億張。其中銀聯卡發卡量累計已達到5.5億張。如果按每張卡每年跨行查詢12次來簡單估算,消費者每年要為此支付19.8億元。如此豐厚的利潤是促使銀行在民怨沸騰下依然一意孤行的主要原因,但群眾在銀行實行借記卡收取年費開始積蓄的怨聲似乎在這一刻終于爆發,即使對于處于半壟斷狀態的銀行業來說也不能不考慮這次觸犯眾怒可能對將來市場造成的風險,畢竟銀行的主要利潤來自廣大的老百姓。

  隨著入世的加快,外資銀行正逐漸滲透進銀行業的各個領域,先進的管理經驗,優質、人性化的服務是其打開中國市場的尖刀,而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覆蓋全國的網點和多年的信譽正是其抵擋尖刀的厚盾,而此次收費很可能進一步加深群眾對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抵觸心理,對將來的造成的損失可能難以估量。

  中小商業銀行更是這次新政的犧牲品,面對交行和四大國有銀行,中小商業銀行沒有如此遍布全國和眾多的銀行網點,群眾在選擇上自然不偏向于他們。

  銀聯信建議:國內銀行需要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很多,但在收費標準上應該根據市場定位適時而定。比如,美國的社區銀行、市民銀行很少對市民收費,因為市民是目標客戶。而一些大型銀行的目標是大客戶,這樣才對一些小客戶設置了收費門檻。因此,國外

銀行收費是建立在差異化競爭的基礎之上的。目前國內四大商業銀行和中小銀行不能盲目把目標定在所謂的優質客戶身上,而對小客戶服務不到位、設置各種收費門檻,實際上,各個銀行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和市場,然后再根據定位和市場制定不同的收費政策、尋求差異化生存。

  [本文由銀行聯合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