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高校貸款并非萬無一失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4日 18:54 銀行聯合信息網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銀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國迅速得到推廣,銀行信貸資本大量涌入高等教育領域,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擴張。但是,高校在利用貸款加快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貸款規模過大,財務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問題,應該引起高校、銀行及社會監督部門的關注。

  2001年以來,“銀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國高等學校迅速推廣,高等學校的貸款規模不
斷擴大。高校在銀行資金的支持下得到了飛速發展,學校規模、招生數量等實現了跳躍式擴張。據某省教委資料表明,從2002年至2004年,該省新增高校19所,增長率接近40%,同時高校招生人數迅猛上升,從2002年的26.63萬人增長到2004年的48.99萬人,增長了84%。

  2005年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一份名為《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社會藍皮書稱,為了擴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辦高校向銀行大量舉債,并熱衷于圈地和參與大學城建設,有的高校貸款已高達10億至20億元,目前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量約在1500億至2000億元之間。以中部某省為例,2003年,該省高校貸款規模為11.28億元,截至2005年7月增加到77.52億元,三年間擴張了587.23%,擴張趨勢十分驚人。 高校貸款有可能成為繼鋼材、水泥、電解鋁之后的又一個高風險貸款項目。

  銀聯信分析:

  高校貸款形勢讓我們想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國家停止對國企的撥款,為充實自身發展,國企開始向銀行貸款,而銀行認為“貸款給國企是國有對國有,出了問題也是國家承擔”,因此對貸款給國企“非常慷慨”,于是大批銀行信貸資金源源不斷涌入國企,國有銀行與企業資金互相牽連,最終因國企無力償付貸款本息,造成大量銀行貸款呆滯在國企,造成銀行形成大量的

不良資產

  現今高校面臨當年國企類似的情況,銀行和高校對貸款都表現出了技高一籌的熱情,大批銀行信貸資金涌入高校建設項目,但很少有銀行對貸款進行科學的投資收益評估。

  國家

審計署2004年對杭州、南京、珠海、廊坊4城市“大學城”開發建設情況的審計調查結果表明,銀行貸款占建設計劃投資的近1/3,而實際取得銀 行貸款占已籌集到的建設資金的59.42%

  再者高校貸款大部分投資期限較長,貸款多用于購置土地、后勤、科研用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點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的置辦,償還利息可能沒有問題,但償還本金的不確定性很大。高校資產負債率偏高,收入增長空間有限,償債能力極其弱小,一旦資金鏈斷裂,將引發信用風險。

  建議銀行對未來可能產生的貸款進行規模控制,在放貸前對高校貸款規模、利率高低、還款期限、未來可預期收入和償還能力等進行科學評估,控制總量、防范風險。對于已經發放出去的貸款,銀行應該加強管理、監督,認真核實高校對每一筆資金的用途,作到專款專用。

  [本文由銀行聯合信息網提供,未經北京銀聯信信息咨詢中心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