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導致過度競爭 抑制流動性過剩是貨幣政策重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特約撰稿 國建鑫

  央行此次上調0.5%存款準備金率后,資金面顯得仍十分寬松,這種情況和上次2003年8月準備金率調整時截然不同。我們認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重點。

  流動性過剩源于何處

  首先,基數發(fā)生了變化,2003年8月金融機構的超額備付率在3.5%,2006年一季度在2.5%,雖然比例下降但由于存款基數已從當初的21.01萬億元增加到5月底的31.01萬億元,整體流動性規(guī)模仍有所增加;加上商業(yè)銀 行存貸差也從2003年8月的4.7萬億元上漲到2006年5月的10.51萬億元,有更多的資金流入銀行間市場。

  其次,商業(yè)銀行持有流動性較強的債券的規(guī)模也從2003年8月的3.4萬億元增至目前的7萬億元,為質押融資提供了便利。另外通過現代化的支付結算系統(tǒng)———大額支付系統(tǒng)和DVP結算方式的改進,以及在公開市場操作對于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管理的督促和引導下,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管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再次,巨額

外匯儲備是過剩流動性的“罪魁禍首”。每年約2000億美元的增長速度使得央行被迫投放了1.6萬億元的基礎貨幣,通過乘數效應的放大,流動性增加了4.8萬億元左右的規(guī)模。另外,央行為了抑制外匯市場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投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加上公開市場操作正回購和央行票據的巨額到期量同樣投放了大量的貨幣,所以商業(yè)銀行體系流動性顯得十分充裕。

  流動性過剩兩大危害

  一方面,流動性過剩直接的危害在于它將導致過度競爭,放大商業(yè)銀行信貸風險和利率風險,使經濟面臨著增速過快和潛在通貨膨脹的壓力。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經濟波動較大的1992年-1993年和1997年-1998年不良率上升較快,也說明了目前流動性過剩、貸款增速較快也容易產生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危害。2005年我國商業(yè)銀行有價證券及投資占資金運用的比率已經達到26.1%,這說明它已經成為商業(yè)銀行轉移流動性壓力的重要手段,也推動了貨幣市場主要投資工具的利率持續(xù)走低甚至和存款的利率產生“倒掛”現象,加大了利率風險。

  另一方面,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危害將是影響金融體系運行效率和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大量的超額儲備金,不僅加大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和支付成本,也使央行面臨著貨幣政策傳導效果減弱的壓力。因此,目前流動性過剩已經影響到貨幣政策幣值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目標的實現,抑制流動性過剩顯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對沖流動性 公開市場操作壓力大

  2006年進出口貿易保持25%左右的增速,5月外貿順差為130.02億美元,1-5月累計的外貿順差為465.93億美元。外匯占款的增速依然較快,截至2006年3月我國外匯占款規(guī)模達到了8750.7億美元。面對巨額的雙順差,人民幣承受著巨大的升值壓力,為了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wěn)定央行不得不釋放大量人民幣流動性,這反過來又增加了公開市場操作對沖外匯占款和到期央行票據、正回購的壓力。由于貸款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目前貨幣政策的側重點是對商業(yè)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調節(jié),而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是造成流動性過剩的一個重要來源,我們預計單獨依靠央行票據的發(fā)行來完成對沖外匯占款的任務很難。

  2006年1-6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資金5608億元。2006年下半年央行票據到期量10680億元,9月份到期量最大,為3050億元。對比2005年全年資金投放總計才22042.1億元,而僅2006年上半年就超過了這個規(guī)模,2005年全年資金回籠總計35422億元,而2006年上半年也接近了這一水平。這足以說明2006年公開市場操作對沖壓力較大,單獨依靠公開市場對沖流動性的困難較大。

  準備金率政策存在時滯性

  正如2005年為了配合

匯率改革的進行,央行采取了保持貨幣市場的低利率水平的策略,今年匯率改革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債券市場收益率的持續(xù)走低凸現了銀行放貸收益的優(yōu)勢,資金的趨利性和新一輪投資和經濟擴張一拍即合,直接推動了貸款和投資的快速反彈,目前貨幣政策的側重點是對商業(yè)銀行流動性過剩的調節(jié)。

  0.5%的準備金率上調僅抽走銀行體系1500億元的基礎貨幣,相對10.51萬億元的存貸差而言還相距甚遠。展望未來,央行依然會不遺余力地控制商業(yè)銀行的流動性,公開市場配合定向央票,甚至準備金率的再度調整或利率的上調都是備選工具。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