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 魯政委
為遏制信貸過快增長,人民銀行6月16日宣布,除農信社外,其它存款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0.5%。根據歷史數據,上調準備金率對于遏制信貸增速作用最明顯。至少在7月份信貸數據出來之前,預計央行不會有進一步的重大舉措。
從理論上說,我國宏觀當局有5種手段可以遏制信貸過快增長:行政調控,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單邊提高貸款利率,發行央票,提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由于降低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此前一直是人民銀行的意圖,因此提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首先被排除。單邊提高貸款利率的措施已在4月28日出臺,此舉不僅進一步刺激了商業銀行的放款熱情,而且同時加重了不少國家立項項目的貸款利息負擔。行政措施早已頻頻出手,但在今年似乎收效甚微。央票的累積額度也在不斷增加,人民銀行甚至采取了發行定向央票的手段,也未取得預想的效果。至此,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已是宏觀當局不得不采取的唯一政策手段了。
銀行流動性仍相對寬裕
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首先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根據人民銀行的估計,此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可以一次性凍結1500億元,如果考慮我國目前的貨幣政策乘數約為5,那么,這一上調將實際可減少貨幣供給約7500億元。
而截至5月末,商業銀行各項人民幣存款約為314348億元,扣除各項貸款約211650億元和有價證券及投資約38073億元,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流動性仍高達64625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人民銀行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3月末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仍為3%。因此,提高0.5%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總體上仍會相對寬裕。
貸款可能顯著下降
雖然從絕對量上看,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緊縮并不嚴重,但這一政策本身卻彰顯出,宏觀當局對遏制貸款和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的強硬態度。這必然令商業銀行在此后主動縮減放款規模。
這一效果可以很清楚地從前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商業銀行的反應中看到。根據2003年資料,雖然政策出臺的當月(9月份)貸款增加額沒有立刻下降,仍高達3034.7億元,但在隨后的10月份,貸款增加額即驟降至616.3億元,降幅接近80%。
在2004年,政策出臺的當月(4月份)貸款增加額即出現了下降,由3月的3631.9億元下降至4月的1992.5億元,此后進一步下降,5月為1131.1億元,比上月少增861.4億元,降幅達43%。此后的6月和7月甚至出現了貸款較上月絕對減少的情況。
根據上述歷史經驗,雖然6月份貸款增加額是否會即刻顯著下降尚不明朗,根據商業銀行實際運作中反映出來的情況,6月可能會有小幅回落,但最晚7月份(與前兩次政策執行在20日后不同,此次在月初即開始)信貸增加額肯定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M2增加額將下降
前兩次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后,M2的增加額度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在2003年,9月M2比上月增加2919.10億元,10月較上月的增加額已下降至893.90億元;在2004年,4月M2比上月增加1973.26億元,5月則比上月的增加額已降至1214.54億元。
因此,根據歷史經驗可以肯定:M2較上月的增加額,7月份將會比6月份有較大幅度下降。實際上,在這兩次政策實行的當月,M2較上月的增加額度就出現了明顯回落。
雖然M2較上月增加額度的絕對值會出現下降,但其對M2同比增長率的影響卻是不確定的,因為這還受到上年同期基數的影響。而且歷史數據顯示,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對M1增加和同比增長率的影響都是不確定的。
綜上,至少根據歷史經驗,6月和7月份M2較上月增加額會出現回落,但很難判定M2的同比增幅和M1的變動。
外幣存款將增多
我們借助人民銀行貨幣概覽中的外幣存款數據,來分析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對外資流入可能造成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熱錢可能受到的影響。
由于采取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所顯示出的強硬態度的威懾,除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外,其它項目一般很難獲得貸款。此時,無法獲得貸款的企業除了向地下錢莊求助外,還會尋求海外資金的支持,由此將帶來外資流入增加。
參照前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我國銀行外幣存款的變動情況,一個比較一致的現象是,在政策開始執行后的兩個月內(2003年10月和2004年6月),都出現了外幣存款的驟然增多,且增加額度都達到了當年最高值。
根據以上歷史經驗,可以預見,7-8月,我國的外資流入將會增加,銀行外幣存款會因此隨之上升。
通過以上分析,在流動性、信貸、貨幣供應、熱錢四方面的效應上,準備金率上調至少可以顯著遏制信貸增長,達到央行調控初衷。
由于到目前為止,人民銀行基本已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政策工具,其此前也一直認為政策效果需要時間來觀察。因而,在剛剛實施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嚴厲手段之后,可以預計:至少在7月份信貸數據出來之前,不會有進一步的重大舉措。特別是如果信貸指標在6月份就出現明顯改善就更是如此。在此期間,人民銀行應該會主要采取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專項檢查的方式進行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