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工業反哺農業 凸顯銀行發展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10:26 金時網·金融時報

  長期以來,中國農業對工業發展的貢獻厥功至偉:不僅提供了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而且通過價格剪刀差,為工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同時,來自農村的存款源源不斷流向城市,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動能。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在今天,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戰略,都是合理而必要的。

  “要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其中,加大資金投入是關鍵。”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此前在本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更多的是要依靠農村金融。

  那么,在這場勢在必行的“反哺行動”中,同樣處在改革關鍵時刻的我國銀行業,究竟應該擔當怎樣的角色,它們又能做些什么?

  工業反哺農業:凸顯銀行發展機遇

  從本質上講,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就是要改變農業和農村在資源配置和國民經濟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讓公共服務更加深入農村,惠及農民。但是,反哺靠什么?

  有關專家估算,農村信貸資金缺口每年在5000億元以上,而建設新農村則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

十一五”期間,僅農村基礎性建設的資金需求總量就高達3萬億元。顯然,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要填補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更多的還要依靠農村金融。但據統計,近幾年我國農業貸款僅占當年貸款總額的5%多一點。

  無論政策性銀行還是商業銀行,這些年對農村的信貸支持并沒有停止過,但為什么農村資金的供需矛盾仍然如此突出?專家分析指出,是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在結構上出了問題。由于農戶對于資金的需求具有分散化、小額化、周期長的特點,無論是從銀行貸款還是與企業進行交往都有很多困難。而國有大型銀行實行戰略調整和業務轉型后,其他金融主體沒有及時補位,要么有心無力,要么身份不明,使資金供給出現了問題。

  另外,信貸產品單一,信貸擔保發展滯后;農村金融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落后,電子化、票據化程度較低,支付結算體系落后等等,也使農村金融體系的整體功能不能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可以肯定,這次中央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戰略,絕不是簡單地要求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好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作用,建立農村信貸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與關鍵。

  另一方面,農村工業化、城鎮化、

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都為銀行拓展縣域經濟信貸市場提供了巨大的潛力。特別是我國銀行業正面臨著日益加大的“流動性過剩”壓力,而農村金融市場目前仍是一個分割的賣方壟斷市場。可以說,銀行在客戶選擇、貸款定價等方面都處于主動地位。因此,對各涉農金融機構來講,農村金融領域無疑具有很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農業政策性銀行:四兩撥千斤

  但是,在我國農村,由于農業開發、技術進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半是社會效益高而經濟效益低的項目。而這類項目資金需求大、期限長、回收慢、風險大,商業金融機構大多不愿介入。

  而作為政策性金融工具,其優勢就在于通過較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商業性資金,對農村資金流向進行引導、調控,從而改變農村金融市場失靈和低效的局面。這就決定了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行動中,必將是政策性銀行為先,而農業政策性金融更是首當其沖。"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達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孟獻斌認為,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既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內部優化資源配置不夠的表現,也是農村政策性金融支農能力弱化的直接結果。

  由于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后,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業務范圍嚴重萎縮不僅使農發行自身面臨生存危機,更限制了其政策性職能作用的發揮。而作為農村公共品的提供者和資金投入的重要渠道,"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轉向,在客觀上迫使農發行開辟新的支農資金渠道。

  前不久,央行明確表示,應繼續完善農發行農產品收購融資功能,積極參與農業扶貧貸款業務,同時根據農村和農業發展的需要,適時開辦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農村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貸款、扶貧開發貸款等開發性金融業務。

  各項改革和業務試點均已在農發行系統展開。截至去年底,農發行累放糧棉油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貸款237.2億元,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的數量上升到1565個。同時農發行首次利用市場化的方法籌資2000多億元,一舉成為我國政策性金融債的第二大發債主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資金來源單純依賴中央銀行再貸款的局面。繼去年開辦了化肥儲備、糧油種子、棉花企業技改等新業務后,今年3月又開辦了中小農業企業貸款業務的試點,并計劃于10月全面推廣……

  現在,對于盡快完成職能調整和業務范圍拓展,農發行上上下下都抱著極大期待。畢竟,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農發行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就意味著它將擁有多大的生存空間。

  開發性金融:建設健康的金融體系

  除"調整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拓寬業務范圍和資金來源"的內容外,今年初,中央還在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國家開發銀行要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

  "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關鍵要建設健康的金融體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認為,健康的金融體系可以有效地進行資本要素配置,建立起支持農村建設資金循環的長效機制,同時解決市場空白、缺損和體制落后等深層次問題,使農村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而這正是既區別于商業性金融,又區別于傳統政策性金融的開發性金融的辦法。按照陳元的思路,除了支持包括農村公路、電網、通訊、水利、小城鎮、生態環境、再生資源等農村基礎設施以外,農業資源開發以及農村社會事業,均已列入到國家開發銀行今年的重點支持范圍。

  從去年開始,開行就已經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縣域經濟全覆蓋行動。而根據計劃,繼今年一季度開行實現了對北京、山西、大連、湖北、深圳、寧夏縣域經濟的全覆蓋之后,到今年底,開行融資推動新農村建設將覆蓋到全國所有的2000多個縣。

  開行通過與地方金融機構的合作,放大平臺的功能和效力,確保小額農戶貸款能夠延伸下去,使每個鄉村都能從中受益,并期望通過推動建立融資體系,使每一位農民都能獲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資機會,獲得平等的社會發展權,解決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商業銀行支農:堅持商業化改革方向

  "經營網點數量占到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的三分之一,銀行服務人員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吸收的存款、發放的貸款占全國的七分之一,總資產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農行的改革關系到國有商業

銀行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成敗。"中國農業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5月23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事實上,作為惟一在全國每個縣市都設有分支機構的大型商業銀行,在工、中、建行撤出部分縣域市場后,農行已責無旁貸地成為縣域商業金融的主渠道。有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9月末,該行有61.9%的機構網點、51.5%的在崗員工和34.9%的貸款分布在縣及縣以下。

  除政策性支農業務外,農行還擔負著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縣域中小企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特色資源開發、信貸扶貧和農村消費信貸等方面的支農任務。可以說,在金融體系尤其是農村金融體系內,農行占據著十分重要的獨特地位。

  如果說政策性金融可以理解為一種"體外"支持,那么,商業性農村金融和"三農"之間則是"體內"相互依存的關系。這就要求把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辦成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機構。

  毋庸置疑,要繼續發揮農業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就必須堅持商業化改革方向,從而使其經營決策和金融服務貼近基層、貼近農村,切實提高農業銀行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持質量和效益,加強對縣域經濟的金融服務。也惟其如此,農業銀行才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