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導刊》記者董月梅
廣東省信用研究會今年將組織近百人的專家講師團在全省開展企業信用管理培訓,但它的最終目標是用“3+1”信用評估體系對企業開展信用評估服務。在市場剛剛啟動、信用評估市場各自為政、缺乏標準的情況下,研究會希望通過市場啟蒙、宣傳體系建設,向社會灌輸正確、系統的信用評估觀念,也希望在前景看好的信用評估市場將來能占據權威地位
。
市場開始啟動
廣東的信用評估企業生存狀況如何?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就體會了這個行業的冷清,因為在廣州找不到幾家信息評估公司可以采訪。蔣東伸說,廣東信用評估公司數量不多,信用評估市場剛剛啟動。目前廣東省信用研究會也開設為企業信用評估業務,但還沒有開展工作。廣東省信用研究會會長蔣東伸認為,企業信用評級在業務開展上面臨重重障礙和極大困惑,評估企業進入市場前幾年可能難以賺到錢。當前我國社會信用意識淡泊,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數企業尚未全面認識企業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甚至對信用管理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很多企業不注意信用風險控制,不重視乃至否定信用管理,對評級產品的可用性持懷疑態度,缺乏利用信用產品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信用產品的市場需求尚未真正形成。因企業信用評級業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信用行業發展時間短,業務操作缺乏統一規范,評級機構自身建設有待加強。有的評級機構為爭取客戶違背信用評級行業的基本誠信原則和市場公正性,評級產品的質量和實用性有待提高,行業權威性和公信力尚未真正樹立,也影響到評級結果的市場需求。最重要的是,我國信用立法尚未完善,國家對信用行業尚未出臺明確的政策規定,征信數據的采集與使用、評級行業管理、信用評級的應用等方面都缺乏法律依據。操作不公正的企業不能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使評估公司在企業需求面前失信,喪失了市場需求;國內的信用信息大多掌握在各個職能部門手中,封鎖資料,征信企業獲取信息困難;部分開放的數據,又收費昂貴。現在,外國信用評估機構在中國開發市場也有難度,因為他們的價格太高,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出這種費用。
各自為政擾亂體系建設
蔣東伸說,現在與信用體系評估不相關的一些機構如行業協會、政府部門,紛紛出臺各個“小體系”。這種各自為政、亂發牌的現象,對信用評估體系的建設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各金融機構都建立了自己專門的評估機構,對貸款企業評估。但各家資信評級機構各有一套評級標準,不同銀行對同一貸款企業的評級結論也大不相同。工商、海關等職能部門對企業搞信用評估。商會協會為促進行業自律開展行業信用評價,開展行業內部的評價。許多地區、行業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政府工程”、“行業品牌”紛紛上馬。不排除個別商會協會打著信用的招牌從事不講信用的活動,借機牟利。這些機構本身沒有研究信用的體系,他們常對企業的某一個方面發布信用評價,不是企業整體狀況的評估。這些內部評價與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的信用評級,在評價目標、評價方法和評價所依據的信息范圍等很多方面都不同。可以說,信息評估市場各自為政,缺乏行業統一準則。也讓人們對信用評估機構和結果產生懷疑,這些都妨礙了專門信用評估機構對評估體系的推廣。如果各個地方、部門都成立征信系統,相關的一個問題是信息來源的“諸侯割據”。為了發展自己的業務,對自己所擁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壟斷式保護,使得信用信息公開無法實現,信用行業無法快速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因缺少必要的基礎性條件而進展緩慢。“小體系”也擠占了剛剛啟動、非常狹小的評級市場的大部分空間,使專業評級機構的生存因嚴重缺乏業務而更加難以為繼,極大地不利于評級行業的健康成長。
曲線入市
信用環境不好,企業不認可評估機構,蔣東伸認為,評估公司強行進入市場有難度。為了適應這種市場程度,有的評估公司只作項目評估或某行業評估,這對評估公司來說不失為一種生存方式。蔣東伸認為,當前我國信用觀念、信用道德滯后于市場經濟實踐的現狀,信用評估市場需要大力宣傳,清除社會在信用問題上的各種觀念障礙,引導人們摒棄對信用問題的片面性或不正確理解,正確全面認識信用體系的豐富內涵。廣東省信用研究會先以培訓啟動市場。研究會自己編寫了《企業信用管理入門》課程,組織了近百人的由理論專家和實務專家組成的講師團,將在全省推廣普及信用體系建設。蔣東伸表示,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推動下,市場開始啟動,很多地方都把信息體系的建設提上日程。隨著商品市場由賣方進入到買方,賒銷賒購成為企業經常的銷售方式。而賒銷就必然產生風險,企業需要提高自己的信用能力和信用管理水平。所以,信用評估市場前景廣闊。據了解,世界上信用評估市場有美國的商業模式、歐洲的政府資助模式。中國將采用哪種模式目前跡象不明顯。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正處在一個“政府主導”還是“市場運作”的十字路口。
“3+1”體系開展綜合評估
我國的信用評估業不成熟,操作不規范,因此,建立一套科學的企業信用評估系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而我國目前既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權威性的評估機構,也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國家商務部研究院創造的“3+1”信用評估體系,是商務部研究院用20年時間研究而成,它吸收了發達國家的先進理論,又結合了中國的特色,是為中國企業量身定做的一套理論體系。它采用國際通行的“三等九級”評級方法,即在評出企業總體誠信等級后,還將通過國際通行的“三等九級”評級方法對企業債券管理水平、債務和合同履行情況和公共記錄等分別作出單項評價。而對企業融資和償付能力的評價,將以企業的財務狀況考核企業的整體融資能力和還款能力,為企業賒銷管理和金融機構信貸管理提出嶄新的管理思路。商務部研究院在全國已認定4000家企業,其中廣東企業有500家。廣東省信用研究會和商務部研究院聯合向廣東企業推廣。
[記者手記]
“諸侯割據”應一統
現在各銀行都用自己的標準來評估企業,各金融機構也都建立了自己專門的評估機構。目前對貸款企業的評估,主要是靠銀行自己的評估部門進行。信息評估市場可以說各自為政,但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評估機構正在興起,確實還沒有達到區分良莠的過程。各自為政,缺乏行業統一準則。各家資信評級機構各有一套評級標準,不同銀行對同一貸款企業的評級結論也大不相同。
現在信用環境不好,企業不認可評估機構,強行進入市場有難度,所以,研究會先以培訓啟動市場。研究會有一個課程《企業信用管理入門》,10個課時。現有的評估公司有的為了適應現實的原因,只作項目評估或某行業評估,蔣會長認為,目前來說這是個企業生存的方式,但長遠來說,是要做體系評估的。
據了解,世界上信息評估市場有美國的商業模式、歐洲的政府資助模式、日本模式。中國將采用哪種模式目前跡象不明顯。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正處在一個“政府主導”還是“市場運作”的十字路口。
商會協會開展行業信用評價是行業內部的評價,主要依據會員的守法守規、履行行規行約情況以及其他與行業特點緊密結合的信用信息,其目的在于促進行業自律,提高會員的信用水平。這個內部評價與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的信用評級,在評價目標、評價方法和評價所依據的信息范圍等很多方面都不同,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借機牟利,打著信用的招牌從事不講信用的活動。許多地區、行業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政府工程”、“行業品牌”紛紛上馬。
美歐等經濟發達地區,是典型的“市場驅動型”發展模式,政府僅負責提供立法支持和監管信用管理體系的運轉,評級機構的生死存亡,取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投資者的需求。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則屬于“政府驅動型”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評級機構的生命則系在政府機構的“腰帶”上。
鑒于現階段我國的信用評級剛剛起步,還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指標體系。但是各地、各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各自為政,紛紛出臺各個“小體系”。相關的一個問題是信息來源的“諸侯割據”。各個政府部門基于安全和部門利益等方面的考慮,對自己所擁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壟斷式保護,使得信用信息公開無法實現,信用行業無法快速發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因缺少必要的基礎性條件而進展緩慢。
(紫/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