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宜萍
歲末年初,我國銀行業喜事連連:2005年12月28日,徽商銀行掛牌;2005年12月31日,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2006年2月16日,渤海銀行在天津正式對外營業。加上原有的浙商銀行、上海銀行等小型銀行,我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可謂“人丁興旺”,隊伍日漸壯大。
綜觀這些小型商業銀行,無論是發展模式,還是經營管理,都有諸多不同。然而,仔細分析、類比,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它們的問世、生存與發展,對我國銀行業改革的意義非同一般。
身份類型各自有別
新近亮相的渤海銀行是1996年以來我國新批準設立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首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籌備之際,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即已完成,從而避免了其他商業銀行在這個方面所消耗的大量時間和困惑。其集合信托的入股方式,也開創了國內銀行界的先例。
徽商銀行則是吸收合并安徽省內6家城市商業銀行、7家城市信用社而建立的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全國城市商業銀行中第一家聯合重組的銀行,徽商銀行將與之前率先進行跨區域經營的上海銀行一起,共同為城商行的發展邁出突破性的一步。由于6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的合并入股,徽商銀行的公司性質已經成為一家服務于安徽地區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上海銀行是第一家跨省市設立異地分行的城市商業銀行。其前身是99家城市信用社,1996年組建為商業銀行后,發展迅猛,已成為一支極具競爭力和戰斗力的小型商業銀行。1998年,上海銀行成功引入國際金融公司(IFC)投資入股,開辟了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先河。鑒于上海銀行的綜合實力,銀監會批準該行在寧波籌建分行。
浙商銀行在這4家小型商業銀行中成立時間最早。它是一家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前身為浙江商業銀行,是一家中外合資銀行。2003年6月,中國銀監會批復同意其進行重組。經過一年的努力,浙江商業銀行重組工作順利完成,從一家中外合資銀行重組為中資股份制商業銀行,并更名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從寧波遷址到杭州。目前,浙商銀行注冊資本15.0073億元,股本結構以民營資本為主體,在全部15家股東中,13家民營企業持有股份占全部股本的85.71%,2家國有企業持有股份占14.29%。
上述4家小型商業銀行身份類型各有不同,他們的亮相,為我國銀行業注入了新血液,也為我國銀行業的改革之路提供了不同的借鑒模式。
發展模式不盡相同
渤海銀行是第一家在發起籌備階段就引進境外著名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顯然,作為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知名度、信譽卓著的國際性商業銀行,渣打銀行的參與,將有利于渤海銀行充分吸取先進的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把渤海銀行辦成機制靈活、公司治理結構科學、內控制度完善、經營管理規范的現代商業銀行。渤海銀行開業之初主要目標是做好公司業務和個人存貸款業務,計劃今年內在天津開設10家分支機構,最早一家預計6月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此外,該行初步設想2007年在全國設立3個分行,地點為北京、上海、廣州或深圳。
徽商銀行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做產權明晰、治理科學、資本充足、運營安全、信息真實、效益良好、具有城市競爭力的零售銀行。經過合并重組,眼下徽商銀行在集合資源、發揮創新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對于下一步引進戰略投資者有諸多好處。但由于原有的5家城商行與7家城市信用社的情況各不相同,如何將各自不同的習慣思維和經營文化統一在徽商文化之下,將風險控制和原有城商行決策高效的優勢統一起來,將是徽商銀行管理層必須直面的挑戰。
由浙江省13家民營企業集體控股85.71%的浙商銀行,堪稱是民營商業銀行的表率。該行發揮浙江第一家法人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理念、社會和股東等方面的本土優勢,實施以管理特色為主體的經營戰略,包括人才戰略、機制戰略、效率戰略等,同時實施本土戰略,結合客戶的本地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創新,其目標是在幾年內資本利潤率等主要經營業績指標達到同業先進水平。
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之一和上海本地一家重要的商業銀行,上海銀行在各個方面都走在10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前列。該行充分發揮決策靈活、貼近地方中小企業的優勢,并憑借靈活的機制和高效的決策加入市場,始終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和服務城市居民的市場定位,不僅為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層次、多方面的銀行服務,而且通過產品創新和制度創新,總體上形成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憑借著自身的出色業績,徽商銀行作為城商行合并重組的第一例,上海銀行作為率先跨區域經營的先頭部隊,共同為城商行的發展邁出突破性的一步。而渤海銀行的問世,浙商銀行的成長,其本身便昭示著我國銀行業改革進程的“提速”。
“新生代”的啟迪與借鑒
目前,110多家城商行資產總額已接近2萬億元,分支機構5200多個,員工隊伍10.9萬人,市場份額逐年增加,信譽穩步提高,已經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而這些新生力量對合縱連橫表現出空前的熱情。
對這些“散兵游勇”而言,合并重組是必然趨勢。作為全國城商行中第一家聯合重組的銀行,徽商銀行的合并重組無疑是我國銀行界在改革中極具典型意義的事件。“徽商模式”可以說為推動城商行向真正的市場化經營和聯合壯大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徽商銀行掛牌時,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曾表示,根據發展狀況允許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是銀監會堅持“分類監管、扶優限劣”監管原則的具體體現,對達到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業銀行,銀監會可以受理以防范風險為前提,在充分整合金融資源的基礎上聯合重組,審慎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并按照審慎監管要求從嚴審批,穩步推進。
當前城商行的發展正步入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時期,聯合重組、兼并改造、引資上市等已經成為城商行改革、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城商行需要外來的新鮮力量來推動改革和發展的進程。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引入,使城商行在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到2006年底,絕大多數城商行資本充足率應達到8%的監管要求。顯然,城商行目前“化解潛在風險,充實資本,推進改制,改進金融服務”是重中之中。近10年的引資實踐證明,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引入,確實有助于解決城商行目前普遍存在的內部治理結構和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有助于城商行改善和提高資產質量,建立良好的經營管理機制、內控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引資給正在爬坡的城商行注入了活力和動力,加速了城商行向國際銀行標準靠攏的速度。可以預見,在徽商銀行與上海銀行的榜樣下,2006年更多的城商行將會有上佳表現。
近年來,民營企業入股銀行已經不是個陌生的概念。東北振興銀行、晉商銀行、淮海銀行等一批新銀行的名稱不絕于耳。雖然沒有關于民營資本參股銀行和民營銀行的具體文件,但每有一家“民營銀行”成立,便引來無數關注。因股權結構中沒有政府資金的注入,渤海銀行和浙商銀行都被稱為“貨真價實的民營銀行”。
自中國民生銀行1996年初開業后的8年,中國沒有成立一家新的商業銀行,并且監管當局在1998年還關閉了1995年開業的海南發展銀行。于是,渤海銀行的問世、浙商銀行的重組格外引人注目。
目前,渤海銀行已經基本建立了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為主體的較為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經驗,搭建了流程化,以客戶為中心的銀行組織架構;在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支持下,以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為主線,設計了較為系統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流程;風險管理體系較為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體現了約束和激勵的原則。因此,可以說,科學的股權結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優秀的高級管理層人員,這些都為渤海銀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期待著“新生代”不斷帶來新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