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今年金融改革將加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09:19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張煒 郗佳荃北京報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近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論壇上指出,2006年中國金融改革可能出現的變化及其劇烈程度將更明顯。 巴曙松認為,2005年可以稱作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元年。在這一年中,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進程快速推進,一系列的變革諸如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革上市、股權分置的改革、資
他表示,變革的加劇將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國內對外資銀行的監管政策會在遵循世貿條款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調整。2006年金融業在開放和保護平衡上會繼續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例如伴隨著中外資銀行自動取款機相互通取業務的放開,各個金融機構及企業也必須盡快采取應對之策。 其次,在2006年12月31日金融業入世保護期的終止日之前,中國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這項政策的嚴格實施必將導致一連串的金融行為和現象。一是銀行業將大量減少信貸投放,轉向更為健康的貨幣市場運營。二是達不到8%的資本充足率的中小銀行,會有非常劇烈的重組和市場退出的行為。三是利率的逐步市場化及存款利率的下浮,意味著信貸的高速增長成為過去時,銀行業必須轉向零售市場、中間業務和創新業務。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必將帶來金融市場重新洗牌的效果,這在2006年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再次是直接融資的發展。我國的金融結構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分散性、選擇性和靈活性,這直接導致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控制面臨巨大壓力,使銀行體系在分享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信貸需求的同時,也承擔著經濟波動最終的成本。金融結構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發展的關鍵問題,如果直接融資,特別是支持創新的直接融資沒有發展,中國的自主創新之路就不能夠走通。 巴曙松還針對當前國有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及“銀行是否賤賣”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引進戰略投資者是為了補充國有銀行自身的不足,關鍵是注重目的性和針對性。比如因為希望發展投資銀行業務而選擇高盛,因為希望發展信用卡合作而選擇運通等等都是情理之中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