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評論 > 正文
 

斷奶的商業銀行能否長大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06:02 中華工商時報

  傅新

  “國家財政不可能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埋單,否則就有悖于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日前如是說。據銀監會統計,今年以來各地政府通過資產置換、不良資產剝離等方式對城市商業銀行實施改造重組,僅遼寧、黑龍江、重慶、廣東、四川等省市就先后向28家城市商業銀行“輸血”233億元。

  政府將不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埋單,看到這個消息,筆者感到由衷的欣喜。說句不客氣的話,處于市場大潮中的一些國有商業銀行,就像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需要政府不停地給他們“輸血”、“喂奶”、“擦屁股”。由于管理和經營上存在問題,一些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積重難返,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而政府就不斷地“不惜血本”,投入巨額資金對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置換、剝離、重組改造(僅1999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第一次不良貸款剝離,國家就投入了1400億美元)。商業銀行一次次輕松上路的同時,把沉重的包袱一次次甩給了政府。

  而甩給政府的沉重包袱,最終還是要由老百姓來承擔。政府手里的每一分錢都是老百姓的錢,國家財政的每一分錢都來自納稅人。換句話說,是千萬老百姓在不停地給商業銀行“喂奶”、“擦屁股”,在替商業銀行的管理、經營不善承擔后果和責任,在為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埋單”。作為商業銀行,其經營風險最終轉嫁到了老百姓的頭上,這顯然是一種極不合理的現象。

  在筆者看來,既然已經是“商業銀行”,就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經營得好壞,責任和風險應該由銀行自己承擔,而不應該再依賴政府。如果政府依然將改制后的銀行看作自己家的孩子,百般加以呵護、偏袒、溺愛,出了問題就“輸血”、就“喂奶”,那么商業銀行就永遠不可能長大,就不可能具備自行化解風險的能力,不可能成為市場大潮中的強者。既然我們有決心將商業銀行推向市場大潮,就不應該擔心這些銀行處于高風險狀態,也不應該害怕有些商業銀行被市場大潮所淹沒。

  如果說,在商業銀行改制之初,鑒于其背負的歷史包袱,為了讓其輕松上路,政府為其“輸血”、“喂奶”還有一定道理可言,甚至是必要的,那么現在,商業銀行已經引進了戰略投資者并完成了海外上市,這便從體制上消除了商業銀行指望國家不斷救助的道德風險,同時排除了政府繼續給商業銀行“輸血”、“喂奶”的可能性,繼續“輸血”、“喂奶”已經不具備任何有說服力的理由。

  國家財政不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埋單,可謂正當其時。而這樣做的積極意義至少有三:讓政府回歸了角色本位,進一步擺脫了計劃經濟模式和大包大辦思維的束縛;讓老百姓不再莫名其妙地把錢扔進商業銀行這個“無底洞”;讓商業銀行在市場大潮中經歷風浪,尋找自主生存之道。那么,斷了“奶”的國有商業銀行能否經受得住風浪的考驗,能否逐漸由弱變強長大成人?且讓我們衷心地祝福他們并拭目以待吧。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