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改革:外資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7日 17:44 證券時報 | |||||||||
□ 本報記者 鐘恬/文 “引進戰略投資者,策略和方向是對的,但步驟錯了。”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斷言。 他表示,現在銀行業改革的通用模式是,國家對銀行注資,剝離不良資產,走“股份
劉勘無疑代表了業界部分專家的意見。目前,對內資銀行是否“賤賣”了,業界爭論不休。而引發爭論的源頭是,“入世”后外資銀行蜂擁而至,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資者入股17家中資銀行,外資投資金額已超過165億美元,占國內銀行總資本的15%左右。 “轎夫”與“七個燒餅”之爭 “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之真正改造成為參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競爭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提升競爭力,以適應2006年12月以后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新形勢的需要和我國廣大金融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這樣闡述引進外資對于中資銀行體制和機制創新的促進作用。 據悉幾年前在WTO談判中,與中國談判的許多國家提出關于中國對合資方有何限制的問題,顯示出對保險、證券、基金領域的深厚興趣,但對銀行業卻沒有人提出合資的要求。不過,經過“入世”四年后的改革,中國的銀行業已經從無人問津的“棄兒”,蛻變成了外資爭搶的“香餑餑”。 這也是一些業內專家質疑外資攫取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成果的原因。劉勘認為,雖然交行、建行完成在香港上市后,將來可能會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但建行在港上市的價格是每股2.35元,將來若回到A股上市,肯定會高于這個價格。而戰略投資者進入的成本與建行目前的股價相比,是翻了一番。中國老百姓為銀行改革埋了單,卻享受不到收益,只能充當“轎夫”的角色,為別人抬轎子。 “雖有股權換機制的說法,但外資銀行只拿到5%到10%的股權,持有比率這么小,會把核心技術給我們嗎?有一家外資銀行 99年就入股中資銀行,好幾年了核心技術都不交給我們,最多是進行些簡單的培訓,只能算是財務投資者。” 他認為,國有銀行應該最先引進社保基金,這是老百姓的保命錢,再考慮引入國內一些資金充裕的企業。還可以信托基金的模式讓更多內資進行股份制改造的銀行。再在A股市場上發行股票,讓老百姓參與銀行改造,然后再去引進戰略投資者及到海外上市。“這關系到誰坐轎、誰抬轎的問題。” 農銀證券研究部副主管郭信麟則認為,“賤賣”之說很牽強。建行之所以不選擇在國內上市,政府最大的考慮是國內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能力,挑選境外上市顯然可以解決這兩個難題。 他表示,上市前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定價比較低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單純從為上市賣個好價錢著想,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增強日后上市的定價能力,而且戰略投資者進來增加了上市銀行本身的商譽,而上市前的入股價格比上市后的定價要低得多是一個資本市場的正常現象,因為上市前的風險因素顯然要比上市后大得多,至少戰略投資者要考慮到萬一不能或延遲上市的風險。“在上市后再回頭罵人家賤賣資產,顯然讓我們想起吃燒餅的故事,如果吃到第七個燒餅就飽了,是否就說前面6個吃得就多余呢?” 期待“化學反應” 郭信麟指出,國有銀行上市的目的不是在于賣個好價錢。事實上,從中央政府的注資與集資額的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國有銀行上市的最主要目的是促進銀行本身的自我改造能力,說白一點是政府的上市注資是最后的晚餐,以后如果再出來一堆壞賬就得自己負責。“單純依靠上級部門的監督已經證明是行不通的,否則注資一次后再過幾年又得注資,試問中國能承受得起如此折騰嗎?”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也認為,建行上市是國內銀行股份制改造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這一步是否邁得成功,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上市之契機,讓其真正改變為現代商業銀行,即真正建立起一套商業化銀行運作體系。他指出目前銀行體制改革中兩大問題仍然是進展緩慢。一是社會信用體系及信用文化建立問題,二是國內銀行運作的商業化市場化問題。前者是整個銀行業發展的生態環境,后者是國內銀行業發展的內在前提。“而這些方面,僅僅由一家銀行改革、一家銀行上市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個健康、高效運行的銀行業,一定需要一個完善有效的外部體制環境。外資引入也許能起一定作用,但絕不可能是主導性作用,體制不革新,所謂戰略投資者最終也會蛻變為財務投資人。”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博士后研究員劉煜輝認為,實質性地推進銀行改革需要突破現有的注資與股份制改革的思維,否則改革依然是“物理變化”,永遠成不了“化學變化”。 而劉勘則極力推崇招行的模式。他認為招商銀行就沒有引進戰略投資者。而是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人才,先進的網絡,以及中間業務平臺,再根據國情進行創新,形成招行的品牌,打造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文化。“銀行的企業文化更多是銀行高管一手營造的結果,不是單純引入外資就能起到化學作用的。” 劉勘還一如既往地為內資銀行的利益吶喊,他表示,國民待遇是雙向的,意味著中外資銀行的業務區域及范圍都一樣。此前為了吸引外資,給了外資銀行不少優惠政策。目前外資銀行平均起來承擔的所得稅率僅為11%。與國內銀行33%的所得稅率,相差了22%個百分點。這是不公平的。同時,許多國家銀行是不收營業稅的,而我國還要征收3%的營業稅。“明年是入世五周年,所得稅、營業稅都應有所突破,這樣,內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格局有可能出現系統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