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評論 > 正文
 

信用風險:重要的是有效管理而不是被動防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3日 09:07 中國經濟時報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對參與這一市場的不屬于銀監會監管的非銀行類機構,最重要的問題是主管部門要聯手努力,使他們有效地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必須確保他們對自己的交易對手有充分的風險測量

  記者 單羽青 王栗濤 12月12日北京報道最近,“中儲銅”事件在國際金融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今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在京表示,信用風險是銀行業
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也是轉軌經濟時期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簡單地規避市場風險,并不是應對風險的有效之途,一家銀行或者企業如果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不能充分利用市場機會,也就不可能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對于市場風險,重要的是要進行有效的管理,而不是被動防范。

  劉明康是在《財經》雜志年會上發表題為“積極推動金融創新、大力提高我國銀行業競爭”的演講時提到上述看法的。他說,199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集團由于大規模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導致巨額虧損甚至“百年老店”毀于一旦的案例已經不勝枚舉。從國外的巴林銀行、安然公司,到國內的“中航油”、“中儲銅”事件,無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使一些人對市場風險“談虎色變”。如何科學、客觀地認識市場風險,把握這方面創新的方向,成了一個迫切的話題。

  劉明康認為,市場風險就是指因為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存在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貿易收益與支出同樣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參與者隨時可能會面臨損失。科學管理市場風險,關鍵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市場風險的識別、量化、監測和控制體系,以及與風險管理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二是要有風險轉移與對沖的手段和工具,實現風險定價和分散;三是要加強市場約束,信息披露和風險解釋要充分。圍繞上述三個方面,銀監會制定頒布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內部監管規程,支持健康的業務創新。在銀監會成立后的兩年半時間里,成立了八個專題工作組,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銀行業改革開放、金融創新和加強相關風險監管的指示與辦法,形成了一系列內部報告和工作規劃,并新設立了“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目的在于增進監管者與被監管者雙方對創新業務及其相關風險的理解,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金融創新建設和相應的風險監管工作。

  劉明康表示,銀監會對信用風險衍生產品的創新抱積極的態度,但同時也指出值得關注的三個方面風險:一是交易對手風險問題,即信用衍生產品的交易對手是否能履行其義務;二是法律風險,主要指信用衍生產品交易要服從于“國際互換與衍生產品協會”(ISDA)頒布的標準,但部分產品的創新快于行業標準的制定,另外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在許多領域里發展迅猛,使得有不少交易對手的合法地位存在不確定性等問題;三是一些交易和產品的安排其實不是真正基于轉移信用風險的需要,例如有的交易只是為了轉移災難性風險或宏觀經濟層面的風險,這就增加了復雜性。除上面三項大風險之外,信用風險的轉移行為中還應考慮操作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這些風險在合同期內如得不到適當管理,也都會引發大的問題。要通過各種方式使市場參與者充分理解、清醒認識信用風險轉移中的內在風險。

  對參與這一市場的不屬于銀監會監管的非銀行類機構,劉明康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主管部門要聯手努力,使他們有效地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必須確保他們對自己的交易對手有充分的風險測量,同時,監管者和相關部門還應依法了解信用風險被轉移到被監管機構之外的總體情況。而對市場參與者來說,也應主動認識到,只有與監管者共享更多的信息,增進監管當局和有關部門對市場交易中的相關概念、條款及問題的理解,才能使大家更為快速地把握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共同加深對風險的理解與度量。

  談到信用衍生產品時,劉明康說,今年我國資產證券化的試點是一大創新,探索了對資產證券化發起人和管理人包括特殊目的的信托機構的全套監管辦法,發布了《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監督管理辦法》,并批準了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上進行首批試點。這將會為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并增進市場流動性和市場透明度建設,帶動債信評級工作的不斷優化升級。

  劉明康強調,今后,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的重點,是要在進一步完善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和透明度建設的同時,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開發設計更多的風險轉移和對沖工具,合理“配置”風險,將市場風險從被動管理逐步轉變為主動調整和控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