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需要與狼共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15:17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田泓 最近,建設銀行香港上市和中國銀行引進外資的消息引發了國內外關于“賤賣”和“貴買”的爭論。 批評建行“賤賣”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建行的發行價遠遠高于其引進的兩家境外投資
“貴買”說的是蘇格蘭皇家銀行在入股中國銀行的談判過程中,受到了股東和國外輿論的壓力:“為什么要花數十億美元投資一個曾屢爆丑聞的銀行?”最終,蘇格蘭皇家銀行不得不將原先15%的入股計劃下調至10%。 其實,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境外的投資者關心的都是投資是否有回報。不過,境外投資者顯然更加看重“價值投資”,他們不相信一個缺乏約束和監督的公司能創造長期的盈利。 制度建設恰恰是國內銀行的“軟肋”。幾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層在回應輿論時相繼表示,上市也好,外資入股也好,他們最看重的還是借此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推動國內銀行的內部治理。 從這個角度出發,建行海外上市自有其深意。從最初的財務重組,到股份制改革,再到引入外資,以及上市前的“最后沖刺”,每一步都推著建行以國際通行規則來修正自身的漏洞。而這還只是開始,上市之后,建行還必須按照海外市場的監管要求,完善財務報告、成本核算、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 建行選擇海外上市其實還受到戰術上的制約。任何擴容消息對正處于尷尬中的A股市場都是風聲鶴唳。而A股市場留不住國內優質企業,也反過來證明一個健全的監管制度是多么重要。正是因為缺乏外部約束機制,上市公司遲遲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最終換來資本市場、上市企業和投資者的滿盤皆輸。 根據對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銀行業將在2006年全面對外開放。面對強勢的競爭者,國有銀行主動走出去“與狼共舞”不失為一種主動的策略。用“股權換制度”,也許正是中國銀行業轉軌要付的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