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10億元資金不翼而飛;一客戶從貸款審批權限只有8000萬元的工商銀行南海支行一天之內貸走2.4億元……年初以來陸續爆出大案要案的國有銀行,能否經得起公眾投資者的監督?它們上市是否到了最佳時機?
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近日表示,建設銀行力爭年內上市。中國銀行也在加速準備上市。中國工商銀行宣布在9月或10月份完成上市前的重要一步——組建股份制公司。就連一直保持沉默的中國農業銀行,也傳出已再次向國務院上交股份制改造方案的消息。
分析人士說,在此背后顯然存在著一種憂慮:如果不加快上市步伐,國家巨大的財政投入,就有可能被重新涌現的不良資產吞沒,國有銀行改革也將再一次與機遇擦肩而過;再者,如果等到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后上市,還將使國有銀行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那么,究竟是早上市好還是晚上市好?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王松奇的觀點十分鮮明:“國有商業銀行上市,一定是在它的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出資人制度等改革確確實實取得扎實成效之后,這是公司在上市選擇時機上首先要考慮的。”
這一觀點代表了相當一部分業內專家的看法。一個前車之鑒就是中國人壽(2628.HK)。中國人壽上市不可謂不早,而且上市以后從股價及各方面反映看好像也很成功,但卻在后來造成了紐約一些投資者委托律師團將其告上法庭的被動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其上市前在會計準則和財務上并沒有真正按國際標準做好準備。
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搞好了再上市當然好,可似乎并不現實。雖然上市并非目的,轉制才是關鍵,但這并不等同于國有商業銀行一定要治理好之后才能上市。
其實上市以后再完善的企業也不鮮見。比如很多創業資本的上市,有的甚至只是一個概念。銀河證券副總裁湯世生說:“資本市場的規則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折算成價格,用價格來衡量好壞與否。上市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充分披露的過程,從這點來說,中行、建行兩行現在都已經具備了上市條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指出:四大國有銀行股改上市,是國有銀行改革向現代商業銀行邁出的最為重要的一步。它不僅能夠促進國有銀行組織結構的調整、治理機制的改變、新的運作機制的形成、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與制度的引進,而且也能夠讓整個銀行的運作真正置于公眾投資者的監督之下,讓銀行運作國際化及現代商業化。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四大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并不是一上市就一了百了。四大國有銀行要想真正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能夠成功上市僅是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步,并不是全部。上市僅是四大國有銀行發展的開始。”他說。
易憲容認為,公司上市了,既有當時買賣的價格高低問題,也有該公司未來價格走勢的問題。這些都決定了上市公司的價值。公司上市時如果賣不到好價錢,而且最后淪為垃圾股,那么上市不上市都是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