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看點解讀四大商業銀行年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9日 00:2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特約撰稿人 酈錫文 6月28日,中國工商銀行2004年年報見諸報端,至此,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年度報告已全部披露完畢。年報給公眾最鮮明的印象是,與往年不同,四大銀行已經在各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
看點之一:農行“存款增量連續兩年居同業首位” 2004年是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之年,呈現了上半年經濟比較熱、下半年有所調緩的進程。從整體看,GDP計劃增長7%,實際達到了9.5%,超出計劃水平35.7%。四大銀行雖然各有不同的使命,但都面臨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宏觀調控的挑戰,既要保障經濟增長資金血液的暢通,又要改造原先比較落后的公司治理結構,因而在各自的跑道上留下了方向一致但速率不盡相同的軌跡。 我們還是先從代表銀行總體實力和經營規模的資產和存款指標說起(見表1,以下表中數據均為億元人民幣)。 從表1數據不難看出,在2004年中,農行的資產、存款增長額和增長率,包括年末存貸比等在四大銀行中均拔得頭籌。如果單純以存貸款和資產增長速度論英雄,農行當之無愧為四行第一,在農行首次披露的年報(摘要)中,“存款增量連續兩年居同業首位”,格外引人關注。然而,2004年已經不再是單純看資產、存款增長多少,而是重點比較資本充足、資產質量、財務效益、股東回報、安全運行水平等;蛟S以完成股份制改造為首要目標的建行、中行等已經洗心革面,包括工行不甘落伍,也已經從“老大”地位改弦易轍了,而農行似乎還在原有軌道上領跑;蛟S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可以發現,在轉軌時期跑得最快者其折返回歸正途的成本代價更大,時間更長。所以,我們需要再換一個角度去看四家銀行在2004年的業績表現。 看點之二:中行、建行重要指標煥然一新,改與不改大不相同 在2004年初,中國銀監會對國有商業銀行改造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考核標準和要求實現相關標準的時間表,這對四大銀行是一個無聲的命令。作為股份制改造試點銀行的中行和建行,因得政策支持的便利,自然也領得了改革之先,在銀監會下達的幾項指標中,中行、建行都大大領先于其他兩家銀行(見表2)。 由于各家銀行公布年報的范圍、口徑各有不同,如表2所示,由于有先改和后改的區別,中行、建行的財務和資產質量等,到2004年末已基本達到了銀監會要求在2005年底前必須達到的水平,部分指標煥然一新,已經可以吸引外部投資者加盟或公開發行上市。工行、農行由于受不良資產的拖累,絕大多數經營利潤要用于消化歷史包袱,因而在稅前利潤、凈利潤等指標上很難與建行、中行媲美。但工行比農行改革的步子要邁得大一些、快一些,至少從其年報披露的詳盡程度(如不良貸款情況、財務報表及附注等)而言,工行正在追趕和縮小與改制銀行的差距,而農行似乎正在從原來的跑道上折返,但因其體態臃腫(到2004年末還有3.1萬個機構,近49萬在崗員工),體質不佳(不良貸款率還在30%左右),轉向、啟動緩慢,實現改制目標似乎還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看點之三: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任重道遠創新業務優勢仍大有潛力可挖 近幾年,四大銀行不論是否列入股份制改造試點,都把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作為轉變銀行發展戰略、改善業務收入結構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實事求是地說都不夠理想。四大銀行仍然以貸款利息收入為全部收入的主要來源,工行、建行的貸款利息收入占其利息收入比重都在75%以上。而中間業務收入占當年營業收入比率大體仍在10%左右徘徊(中國銀行因其資金交易業務較有優勢,該比例要略高一些)(見表3)。 很顯然,僅從數據上看,2004年四家銀行在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上的變化以農行比較突出,這主要是其原有基數比較小,去年有翻番的表現所致。相對而言,建行的這個比例在四家銀行中最低,原因是建行的貸款質量相對較高,利息實收數額大,比例高,使得增長中的中間業務收入顯得相形見絀。但總的來說,四家銀行離國際同業的先進標準相差仍較為懸殊。 相對而言,在國際結算業務上,中行仍屬同業翹楚。2004年,中行境內外機構共辦理國際結算業務6551億美元,其結算總額比工、農、建三家銀行的合計總額還多近2000億美元。工行電子銀行業務2004年累計實現交易額38.4萬億元,電子銀行業務收入2.35億元,在線支付交易額57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建行在建立健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和提高信用風險預警能力和管理技術,保持信貸資產質量上較其他銀行領先一步。農行利用網點優勢廣泛開展代理業務,取得了存款增長的最大份額等。但應該承認,我國四大銀行在金融業務的創新上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在一些新業務、新產品的拓展上,四大銀行可能還不及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來得快、做得好、效益高。因此,四大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的開拓創新上還應加大投入,應有一定的研發機構專門研究和開發,當然這也需要外部金融監管環境適當支持鼓勵而不要限制過多,同時全社會的誠實信用和和諧發展環境也需要進一步構建完善。 看點之四:成本管理四家銀行仍須負重爬坡 從四家銀行提供的2004年年報分析中,筆者對其財務開支中的管理費用開支、人員費用等進行了簡要對比分析,從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啟示。首先看一下四行2004年管理費用的變化情況(見表4)。 表4顯示,由于各家銀行規模不同,推進機構和人力資源改革的進展程度不同,四行在營業費用上絕對額也是落差較大的。 開支最大的農行將近580億元,比中行的約420億元多出160億元,高出38%。而從表1的數據看,農行的總資產(40138億元)比中銀集團的總資產(42704億元)要少6%。而且農行的成本收入比例高達90%以上,超過其他三家銀行一倍以上,因而在增加收入、降低成本這條路上,農行的步伐還將很沉重和漫長。 比較起來,雖然工行的股份制改造今年才列入計劃,但其在前兩年就開始了自我救助式的改革,精簡了一些機構和人員,使之在2004年的成本收入比控制在42%以內,已經達到了銀監會對中行和建行規定的小于45%的比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四家銀行2004年支付給員工的工資或工資性支出都在200億元以上,雖然中銀集團為最小(約201億元),但該行的員工總額也最少,所以按人均計算,中行的員工人均工資性支出在四行中應該是最高的。當然,由于該行海外機構和員工較多,其人力成本不能與主要以內地中小城市為業務基地的農業銀行同日而語,故其員工的人力資源成本高一些也是必要的和正常的。但是,從發展前景看,四家銀行在人力資源上的改革并沒有完成到位,建立激勵與約束相容的薪酬制度,調整精簡低效甚至虧損的營業機構,真正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的用工制度等,各家銀行即便是已經股改的中行、建行也許才開始破題,而這是提質增效、滿足投資者回報不可回避的另一選擇。因此各家銀行仍然需要負重爬坡。 看點之五:規范化、國際化、信息透明是最大的亮點 與兩年前相比,四大行在各自基礎上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僅僅從年報披露這個環節,我們就能夠看到不少令人鼓舞的新變化。 首先是公開披露。2年前,農行的年報是不對外披露的,今年也作了披露。而且盡管有一些特殊情況發生,四家銀行在6月底以前都在指定媒體《金融時報》上公布了年報摘要。讓業內外人士都能對各家銀行有一個基本了解。 其次是披露的內容更加全面翔實。工行、建行在《金融時報》上都用了兩個整版披露信息,不僅有“財務概要”描述,還有“管理層分析與討論”,特別是“財務報表及其附注”的內容比較詳盡,數據的來龍去脈也交待得比較清楚,與前2年對一些敏感問題語焉不詳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 三是可信度大大增強。中行、建行的年報都是聘請國際上著名的審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的(中行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建行為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雖然工行、農行的年報目前仍為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但工行在此前已聘請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部分分行進行了審計,在審計的真實性、嚴謹性、可信度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他們經過盡職工作,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也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 當然不足之處也是有的。比如在披露的口徑上,還沒有嚴格按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要求做到相對規范統一;在一些關鍵信息上有的銀行在公開上報披露時還是有所選擇和取舍,使得局外人不能從年報摘要上盡攬關鍵信息,及時作出分析判斷;在會計制度標準上,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然而不應懷疑的是,我國的四大商業銀行正在向規范化、國際化、信息透明的方向推進改革,建行、中行已經走在前面并作出了良好示范,得到國際上先進同行的認可。建行分別獲得了美洲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股份認購,中行也獲得了瑞士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認購,即將走上公開發行上市的國際市場,接受更廣泛的投資者或股民的選擇。而工行,已經打響了股份制改造的攻堅戰。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的跑道上,四大銀行將得改革之先,不負使命,找準自己的薄弱環節,挑戰自我,擯棄官銀身份,不斷革故鼎新,朝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銀行排名前100位的現代化銀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