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炎
積極準備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銀行們發現,國際投資者對他們的評價并不樂觀。
7月11日,一個評估銀行“排除政府支持因素”后信用狀況的新評級——“標準普爾銀行基本實力評級”在亞洲區推出,已經或即將海外上市的中行、建行、交行和工行被該體系
評估——結果很不樂觀:中行、建行和交行的評級均為D+,工行的評級則為D——該評級體系中的相當低的級別。
這對即將踏上“出海”征程的國有銀行,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評級細化
標準普爾發言人表示,此次推出“銀行基本實力評級”,主要是因為“投資者有強烈興趣,想知道在沒有政府介入或政府所有權影響下銀行的狀況”。與此前標準普爾為市場熟知的信用評級相比,“基本實力評級是一個補充,提供標普排除政府支持因素后對這些銀行的看法。”標普亞洲內地銀行評級分析員曾怡景告訴記者。
在這次“基本實力評級”中,亞洲區銀行得到的最高評級為B+ D級評級集中在中國、印尼和菲律賓。
讓國有銀行稍可安慰的是,7月11日,標準普爾將建行和中行的“BBB-”長期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調升為“正面”,原因是“建行和中行穩步開展了財務改革,并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我們已經看到內地銀行為改善財務狀況所做的努力和良好進展,調高了信用評級,相信內地銀行的基本實力評級將來也會進步。”曾怡景表示。
排除政府支持因素的評級方法已經被世界三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全面采用,成為未來銀行評級的普遍趨勢。惠譽發言人告訴記者,在惠譽的評級體系中,對銀行財務實力評級分為個體評級和支持評級。個體評級是對銀行自身財務實力的評價,支持評級是對銀行獲得外部支持的可能性進行的評價。“個體評級被投資者和銀行信用風險經理廣為使用。”
對此評級,投資者的反映相當正面。“投資者有了更多信息可以選擇,他們會去分析銀行的主要吸引力在哪里,有沒有高增長和高回報能夠抵消風險。”亨達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黃敏碩表示。
影響未知
香港證券界人士指出,該評級對相關國有銀行發展海外業務、上市定價、發行債券等都將有一定影響。
香港京華山一銀行業分析師黎少霞說,幾大銀行正在大力發展海外業務,與境外銀行有很多交易,也在不同區域擁有海外搭檔。對關聯銀行和海外搭檔來說,“基本實力評級”可能顯示國有銀行離開政府全資身份后的風險。
這種風險同樣為股票投資者重視。“國有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不同,前者得到較多政府支持。其實現在投資人在買國內銀行股時已經會考慮銀行離開政府支持后的風險因素。這個評級為評定價值多提供了一個指標,以后銀行股新股定價時,投資者會加以考慮。”香港大福證券董事麥德光表示。
摩根大通一位證券分析人士則認為,由于評級主要在公司發行債券時使用,該評級對債券投資者的影響其實更大,低評級意味著銀行發債時要給投資者更高的利息。香港富通銀行亞洲債券交易員李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前述四家內地銀行沒有香港市場發行債券,暫時還無法評估“基本實力評級”對他們的影響。
被評銀行新聞處人士對評級情況均表示關心,但在記者告知評級結果后,都以沒有看到具體信息為由拒絕評論。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黃金老認為,標普對四家內地銀行的“基本實力評級”是一種探索,因為這四家銀行的所有權和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但是,現在就將政府因素剝離評級為時過早,因為在國有銀行改革過程中,仍有很多不明朗因素。另外,在此次評級中,中行、建行和交行的評級結果相同,但實際這三家銀行的財務數據和盈利狀況有相當差距。
“評級結果對四家銀行的影響不積極。”黃金老表示,“交行已經上市,其他幾家銀行正在尋找戰略投資人,低評級會讓他們在談判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
但一家活躍于戰略投資領域的美國投行發言人對記者表示,那些有意投資中國國有銀行的國際金融機構都有強大的研究能力,他們對國有銀行的問題了解得相當清楚,不會簡單根據一個評級做出投資與否的決定,而是要全面考慮銀行賬面、資產、管理層和發展潛力等情況,關鍵是是否有回報空間。
背景
銀行基本實力評級
“銀行基本實力評級”是標準普爾對銀行本身獨立狀況的評估,當中不會考慮來自其集團母公司、監管機構或政府可能向其提供的注資。該評級系統獨立于標普現行的信用評級系統,級別從高到低分別是A、B+、B、C+、C、D+、D、E+和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