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交通銀行IPO全球路演反應熱烈,建行財務重組完成、業績創出歷史最好水平,中行與工行股份制改造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已經向縱深發展,成績斐然。
近年來的國內金融業改革無不是圍繞著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來進行。從不良貸款的剝離
,到國有銀行改革的注資及股份改造,再到擇機上市都是如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占整個融資比重在90%以上,而幾大國有銀行在銀行業信貸比重又在70%以上,這樣一種金融結構,國有銀行改革不能夠有大的突破,肯定會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政府要下大力氣來改造國有銀行的原因。
對于國有銀行改革,國際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西班牙模式,即一次性補充資金,將不良貸款剝離給專門的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實行銀行私人化。一種波蘭模式,即有限注資,不良貸款在銀行內部處置,但要提出銀行重組的時間表。中國在兩種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自己的匯金模式,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當然,這種模式效果如何還需時間來檢驗。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經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只有邁出這一步,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才可以完善,不良貸款才能尋找出路,銀行上市才有機會。交行之路,應該是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最為重要的示范。
雖然交行的破繭之旅尚令人滿意,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今后的路會輕松一點。隨著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的深化,幾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漏洞與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無論是交行,還是中行、建行都是如此。而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于國有銀行十分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即以嚴格的激勵約束機制來保證國有銀行每一個人行為都在委托人設立的目標內行動。反之,一些國有銀行的工作人員都在利用其制度不足來侵蝕國家之財富。最近,有國際評級機構指出,盡管這幾年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不斷在下降,但是三年后國有銀行新的不良貸款高潮又可能出現。這是因為,2003年至2004年銀行出現了一輪放貸高潮,為日后不良貸款反彈埋下伏筆。這幾年的國有銀行改革,盡管取得不少成績(至少從報表上來看),但真正轉變了機制的不多,有的銀行是以財務技巧來提高短期業績的,特別是下級單位更是如此。比如,2004年的建行年報就明確地把個人住房貸款與基建貸款看成了優質資產,而不是根據這些貸款持有人的實際情況來分析其貸款之質量。這種做法不僅是短期的,而且是以未來的房價不下跌為前提。如果國有商業銀行都這么干,那么潛在風險就會變大。這樣,銀行的信貸就會紛紛流入住房信貸市場。比如,上海1-3月份新增貸款有87.7%的進入房地產信貸市場。
目前交行即將上市,而中行、建行及工行都會緊隨其后,這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大事,也是事關中國金融業改革的大事。它們的成功可能重造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國內金融業新的格局。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意義,不僅在于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沖出國門,融入到國際經濟一體化中,而且可能促使國有商業銀行的脫胎換骨,形成新的運作機制。但是,我們應該對改革保持高度的警惕。這不僅在于現有的金融生態環境或銀行文化下,不可能讓移植過來的新機制或新體制立即生根開花,而且現有的、強大的企業文化與舊有運作機制可能使新機制異化。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已經有很多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上市也是國有銀行改革重要的一步,但國有銀行上市并不是國有銀行改革結束,而是國有銀行改革的開始,國有銀行上市后同樣要面臨著許多以往沒有碰到的困難與問題。比如匯金公司定位、所有者權益問題;國有銀行有效的公司治理確立的問題;國有銀行注重的財務重組、短期行為及真正地落實問責制等問題,這些都關系到國有銀行上市后能否成功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