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近期中國銀行業為何大案頻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6日 11: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3月24日,據中國銀監會官方網站,內蒙古自治區包頭銀監分局在對農業銀行包頭市分行進行現場檢查中,發現所屬匯通支行、東河支行在辦理個人質押貸款和貼現業務中,內外勾結,騙取銀行貸款,F已查明涉案資金累計98筆、金額11498.5萬元。內蒙古自治區銀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責成有關單位對43名責任人進行處理。其中,移送司法機關3人,取消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終身任職資格3人、5年任職資格1人,開除公職13人、留用察看1人、撤職7人、降級3人、記大過5人、記過1人、警告5人、通
3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張恩照因“個人原因”向董事會提出辭呈,建行行長常振明代行董事長職權。3月17日,國家外匯局局長郭樹清調任建行黨委書記。3月25日,郭樹清當選建行股份公司董事長。3月21日,據《財經》雜志報道,因涉嫌賄賂,張恩照于2004年12月已在美國被起訴,賄金高達100萬美元以上。 1月15日,東北高速(600003.SH)公告稱,該公司存于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兩個賬戶中的29337萬元去向不明。據中國銀行稱,此案是一起涉嫌內外勾結的票據詐騙案,涉及東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家企業的數億元款項,該支行原負責人高山涉嫌犯罪并已潛逃國外。 時間倒推,金德琴、王雪冰、朱小華、劉金寶……近些年來,中國銀行界很不平靜,不時爆發驚人大案。為何近期案件如此頻發?為防范案件發生銀行方面及監管部門做了什么工作?如何讓金融案件不再高發…… 帶著一系列問題,3月23日,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 近期案件高發原因解讀 《21世紀》:國有銀行改革的過程是艱難的,肯定也會暴露出很多問題。對此,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但如今,銀行業大案要案越來越頻繁發生,我們還是忍不住要問:這是為什么?目前這種案件高發的情況還會持續多久? 唐雙寧:這是整個社會都很關注的問題。銀監會也在這上面花了很大精力?梢哉f,銀監會自成立以來就非常重視案件防范。2003年,銀監會組織了148個檢查組對國有銀行的5001個機構,針對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進行大檢查,發現了違規違紀問題12350個,處理相關人員1928人。2004年,銀監會又組織跟蹤檢查,派出檢查人員5236人,新發現問題8919個,處罰機構157個,處理人員1841人。應該說,檢查的力度與成效還是很大的。但為什么案件還是大量發生?有這么幾個原因。 第一,主要原因還在于銀行自身管理體制、制度建設尚不完備,管理不到位。從另一個角度看,案件的暴露和監管力度加大也有關系。特別是,中行、建行在成為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銀行后,監管力度加大,銀行內部想要繼續作案,或者再進一步掩藏案件的可能性小了,很多問題暴露出來。 第二,我們不能不承認案件高發與行業特點有關,金融業本來就是與錢打交道的行業。說這話并不是推卸我們自身的責任,客觀講,發達國家金融業也發生過很多大案。 第三,這也是社會發展、歷史因素造成的。有些專家認為,一個國家人均GDP達到1000至3000美元,這個時期既是經濟高增長期,又是各種矛盾的突顯期。這種矛盾必然會反映到銀行來。試想,計劃經濟時代也有銀行,為什么那個時候案件少?恐怕就有這個原因。 第四個因素,文化影響。東西方文化各有長短,東方文化有許多長于西方文化的方面,但不能不承認東方文化的一個短項是,情面大于制度。因此,雖然中國的銀行也立下了很多非常嚴格的制度,但到執行的時候,往往會受“情面”這種傳統文化的制約。 總之,我說這些,是為了全面、客觀的分析,達到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目的。我們主要還是要在自身體制、管理能力、監管力度等等方面下大功夫。 《21世紀》:在案件防范方面,銀監會有什么具體行動部署? 唐雙寧:我們的工作可以歸納為四句話:全面分析,迅速行動,突出重點,標本兼治。 “全面分析”就是怎么看待案件,全面分析案件發生的原因。這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說過了。 “突出重點”指的是要關注重點案件、重點環節,比如中行黑龍江案件、山西“7.28”詐騙案等等。同時,對權力過大而監督管理不到位的基層行,要重點加強監管并及時整改。 “標本兼治”,“治標”就應該“迅速行動”。銀監會自成立到現在已下發了73份風險提示。最近,我們組織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行長、董事長分別召開工作會議,嚴肅、具體地對各家銀行制度建設、合法合規經營、風險自查等方面做出工作部署,同時要求銀行高度重視防范操作風險的規章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稽核體制,加強舉報機制、對賬制度,以及印章、密押、憑證的管理制度,并堅持相關的行務管理公開制度。銀監會還安排了一系列的現場檢查。 這種“治標”的工作,光銀監會發幾個通知還不夠,必須上升到法律法規,上升到制度(層面),更重要的是執行。各個銀行的制度很多,但執行方面的問題很大。這就需要“治本”,改革就是“治本”。我們常說的“金融改革”實際上包括兩項,一個是監管體制改革,一個是金融企業改革。而金融企業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實際上走了三大步:1984年到1994年成為專業銀行,1994年到2003年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現在成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也要分三步進行:財務重組,完善公司治理,上市。現在,中建兩行的財務重組大體完成,正在完善公司治理。這一步最重要。 目前公司治理“形似而非神似” 《21世紀》:據我們了解,雖然銀監會一直很強調公司治理,但是,銀行不開股東大會,董事會不行使職能,這些問題還是很常見。 唐雙寧:我認為,銀行目前的公司治理基本實現了“形似”,但遠未達到“神似”。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是建立起來了,戰略投資者也引進來了,這些是表層的工作,當然也是肯定要做的。但并不是說,建立了股東大會,公司治理就到位了。 戰略投資者引進來之后怎么辦?是不是真能改善銀行現有體制?一種更為良好的體制是不是能夠自如運作?這種體制是不是能夠深入人心,變成每個銀行員工的自覺行動?在這些方面,我們的銀行還要花很長時間,用很大力氣。所以,公司治理怎樣由“形似”變“神似”,怎樣改變中國人“情面大于制度”的傳統習慣,這是很艱巨的課題。 《21世紀》:但是傳統文化幾乎是很難改變的。 唐雙寧:是啊。不過,同樣受傳統文化影響,香港比內地要好一點。(這說明并非不可改變,只是)這種改變需要很長時間。重點在于,我們怎么縮短這個時間。同時,我還要說,我們還必須弘揚我們傳統文化中好的一面,不可偏廢。 《21世紀》:是不是引入外資戰略者之后會好一些?我們最近采訪交通銀行董事長時,他就說,交行引入匯豐之后,現在開董事會都特別熱鬧,而在以前,很多董事都不愛說話。 唐雙寧:會好得多。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不僅僅是引進多少資本,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理念、管理經驗技術和專才,這才是真正的“資本”。 《21世紀》: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很多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不僅公開表示要上市,而且都定下計劃說,我們在哪一年要上市。在你看來,銀行上市應不應該有時間表?銀監會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這些時間表的產生? 唐雙寧:不能簡單這么講。銀行想上市,有正面的因素。上市可以接受資本市場的檢驗,也是增加資本金的一個渠道,這是應該鼓勵的。但不要為了上市而上市。上市時間表不是銀行自己定的,也不是監管部門定的,而是市場定的。只要銀行的各項指標都真正到位,在市場狀況允許、社會認可的情況下,監管部門批準后,才可以上市。不是銀行自己想上市就能上的。 《21世紀》:那么,如果一家銀行自身條件不允許,但仍急于上市,監管部門會采取哪些行動提醒他們? 唐雙寧:當然有。內部、外部都會有提醒。我現在說,公司治理基本實現“形似”而遠未達到“神似”,我就是想提醒銀行,要切實做好上市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勿謂言之不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