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模式的遐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1日 06:17 第一財經日報 | ||||||||
無論是被稱為“南遷”,還是“東進”,若得以推進,“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謀劃和建立無疑將是2005年中國金融改革的一件大事。經多方采訪,本報今天刊發的新聞透露,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外匯交易、支付、征信等多個領域的央行職能將可望移師上海。業內人士普遍預期,這個動作將啟動央行的“分置模式”,或曰“美聯儲模式”。無論從監管層面,還是金融運行層面,這個模式的啟動無疑給人們預設了充分的“遐想”空間。
先來看所謂“美聯儲模式”。它誕生于1913年,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目標非常簡單:建立一種更加“靈活的貨幣流通體制”,促進銀行系統的安全,并對周期性的經濟變化作出及時反應。國會隨后鞏固并加強了聯邦儲備銀行的權力。1935年,聯邦儲備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誕生,同時還設立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sOpenMarketCommittee,FOMC),專司公開市場操作。目前,美聯儲由理事會和12家聯邦儲備銀行(分別位于紐約、波士頓、費城、克利夫蘭、里士滿、亞特蘭大、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達拉斯、舊金山、圣路易斯和堪薩斯城)組成。 再來看看實力和地位都頗為強大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它位于曼哈頓的金融區,離華爾街僅幾步之遙,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在FOMC和財政部的指導下,承擔著執行貨幣政策和保護正常貨幣流通的任務。在保險庫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儲存著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貨幣和黃金。同時,在聯邦儲備銀行的地方系統中,紐約儲備銀行也是最有力的銀行監督者,因為它的勢力范圍內集中了大量美國和海外的銀行。 鑒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實力、地位和管轄區域,業內人士傾向于將其和央行上海總部相提并論。人們預期,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位于上海,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的具體操作很可能也會移師上海,而這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模式頗為接近。在美聯儲體系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公開市場貿易部和大約40個公司進行交易,從而實施寬松抑或緊縮的貨幣政策。 除了征信、反洗錢、支付、外匯交易等諸多職能的轉移外,央行管理職能的調整讓業內人士再次遐想起“央行的獨立性”話題,而后者是所謂“美聯儲模式”的要義之一。目前,世界各國的央行大致有兩種體制,一種是依賴于政府(甚至是政府的一個部門,例如財政部的下設機構);而另一種則是獨立模式,貨幣政策獨立于政府,甚至國會。經過大量實證經驗研究,經濟學家們發現,央行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程度具有高度相關性。也就是說,央行越獨立,物價越穩定。有些經濟學認為,貨幣政策的目的在于物價穩定,而非凱恩斯主義所追求的充分就業。而要實現物價穩定,則須保證中央銀行的獨立。也就是說,只有當央行不受具體利益集團的壓力時,才能把物價穩定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 “美聯儲模式”的資金來源模式也很有意思。通過聯邦儲備銀行理事會對其下屬12個儲備銀行征稅,美聯儲擁有一套自籌資金系統,基本不受國會資金的影響。聯邦儲備銀行的收入相當可觀,僅每年從購買、持有和送還給聯邦政府的公債券中就可獲利數十億美元。這種自籌資金系統對財政部和國會也有很大的好處,除了諸如儲備銀行和理事會的開支以及其他開銷外,儲備銀行每年都把剩余的收入上繳財政部。比照這個模式,公開市場操作若能給央行帶來自籌資金的運轉體系,金融改革的財政成本壓力可望在將來有所緩和。 盡管眼下我們還只能遐想,但正如中國各項改革推進所趨向的那樣,更加市場化、獨立化的金融監管模式是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