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新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陳雨露,央行[微博]最年輕副行長眼中的中國金融市場波動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北京報道
從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到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副行長,陳雨露的“轉型”引人注目。
10月30日下午,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稱,陳雨露任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副行長。在此之前,陳雨露的職務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事實上,陳雨露與央行早有淵源。他曾于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作為金融領域專家,陳雨露近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人民幣國際化,與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一致。
“最年輕”校長變身“最年輕”央行高官
公開資料顯示,陳雨露出生于1966年11月,現年49歲,廣東澄海(今汕頭市)人,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據悉,陳雨露是著名經濟學家、人大原校長黃達的得意門生。1987年,陳雨露畢業于人大財政金融系金融學專業,兩年后開始在母校任教,歷任財政金融系副主任,財政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副校長。2010年到2011年,陳雨露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微博]校長。2011年11月,他返回母校,出任人大校長。45歲的他成為31所副部級大學中最年輕的校長。
據中國人民大學官網披露,陳雨露任校長時,還是該校財政金融學院二級教授。此外,他還兼任全國青聯副主席、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以及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等。
專業科班出身,在重點高校從事財政金融方面科研、教學工作長達30年,陳雨露是地道的專家型人才。
有媒體報道稱,此次調任央行,陳雨露將“最年輕”的標簽再度帶進了央行。央行行長周小川67歲,陳雨露調任前,央行四位副行長中,最年輕的是1964年出生的范一飛。
注重影響力的金融專家
一名熟悉陳雨露的智庫研究學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回憶稱,陳雨露“回歸”人大任校長后的第一年,就確定了學校“十年騰飛”規劃,并提出五大戰略,其中,前兩個戰略分別聚焦本科生教育和智庫建設。許多人認為,這是他的遠見所在。本科生教育著眼于未來,智庫建設立足于現在。
“可以說,本科生教育和智庫建設兩件大事貫穿了他執掌校印的始終。”這名學者回憶道,他每年開學必去的就是迎新生處,還有去宿舍。同學們親切地稱他是“露露校長”。
在智庫方面,人大在2012年得到了有史以來高校最大的一筆單筆捐款,即來自于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為母校捐款的2億元。陳雨露決定將捐贈中的相當一部分用于智庫建設,遂在2013年1月成立了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自己親任院長。
事實證明了他的前瞻性。4個月后,習近平主席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了重要批示;2015年1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意見》,中國掀起了“智庫熱”。此時,人大重陽早已領全國之先,在陳雨露的領導下,2015年入圍由美國賓州大學推出的“全球智庫150強”大名單,其中,僅有7家中國智庫入選。
“作為一名專業學者,陳校長很重視思想與觀點的傳播。”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人大重陽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他對人大重陽提出了四個字的要求,即‘咨政啟民’:要有高度、要能夠為決策層提供咨詢;要接地氣,要通過研究、報告、文章和聲音來啟發民智。”
人大重陽的成功大大刺激了校內教授們的智庫參與度。為此,陳雨露又在校內整合力量,建立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同樣自己出任院長。
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在央行班子中,各位成員都是銀行從業者出身,陳雨露加盟后,將成為其中唯一學者型官員。
從陳雨露的論文及專著來看,其主要研究方向為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中國人民大學網站“教師風采”欄目介紹稱,陳雨露全面論證了“大金融”理論體系的整體框架,并明確提出“大金融”宏觀調控體系的政策規則和制度設計。陳雨露認為,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需要兼具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
在2015年9月的一次采訪中,陳雨露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在過去30多年當中,特別是從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這說明中國經濟在全方位地支撐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中國金融市場的波動,是更大程度的市場化改革和開放所帶來的,這是中國經濟和金融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對中國有好處,對世界也有好處。”
近幾年,陳雨露的公開言論較多地涉及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等國際金融領域的問題。在他的主導下,自2012年開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每年6、7月都會定期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時下正值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時刻。市場對央行在中國資本賬戶開放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政策上抱有諸多期待。從這個角度看,陳雨露的專業背景無疑非常契合。
“人民幣國際化,其本質是為新時期的世界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一種全球公共產品的有效部署,因為國際貨幣的結構是與世界經濟發展的結構相適應的。現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特別是七國集團,其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在下降。而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經濟所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在上升。這在國際貨幣結構當中,必然要體現出來。若二者長期不匹配,必然會成為金融危機的根源。所以從現在的發展形勢來講,中國和新興國家的發展趨勢能夠保持正常,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趨勢。”陳雨露對《中國經濟周刊》如是說。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