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強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既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也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征信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金融領域內的征信體系建設是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場的逐步完善而產生和發展的。
人民銀行[微博]作為我國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多年來為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1996年,人民銀行在全國推行企業貸款證制度。1999年底,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上線運行。2003年,國務院賦予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職能,批準設立了征信管理局。2004年人民銀行建成了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2005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升級為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截至2015年6月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為8.7億自然人和2083萬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收錄的自然人信息數量居世界各征信機構之首。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提供的信用信息產品不僅被各類金融機構廣泛應用到信用風險管理中,而且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其他方面。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征信體系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金融領域初步形成了以企業征信、個人征信、資本市場評級、信貸評級為主的信用服務體系;信用產品涵蓋企業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債券評級、借款企業評級和擔保機構評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征信管理體系;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征信宣傳與征信教育工作,切實維護了信用信息主體權益。
當前,我國征信行業發展正面臨新的形勢。一是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正在推進征信領域變革。大數據機構紛紛進入征信領域,先進的信息技術在征信領域得以應用,新型征信業態開始涌現。傳統征信機構與大數據征信機構相互借鑒、互補發展、相互融合的發展態勢正在顯現。二是分層次的征信市場正在形成。既有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又有各類社會征信機構;既有為金融領域提供服務的征信機構,也有為生活領域服務的征信機構;既有平臺型征信機構,也有深入到產業領域的征信機構,競爭、互補的多層次征信市場發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三是個人隱私保護受到特別關注。在采集數據、加工處理和對外提供的過程中,要切實保護信息主體權益,高度重視征信業務中所涉及的公民隱私問題。
但也要看到,與美國、歐洲等征信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在征信機構實力、征信服務水平、征信法制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培育和發展征信市場任重而道遠。結合當前形勢,我國征信行業發展和征信體系建設需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積極穩妥地培育征信市場。《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相繼實施以來,人民銀行持續推進企業征信機構備案和個人征信機構許可工作。企業征信方面,截至2015年7月末,各分支行已完成備案的機構有84家;個人征信機構正在逐步培育。培育征信市場是各級人民銀行的一個重要任務,發展與規范要并重。一方面,要嚴把征信行業的進入門檻。在征信機構許可備案過程中,要始終把握好市場規劃,堅持“積極穩妥,擇優分步”的工作原則,對征信機構的總體數量有計劃,不搞多而亂。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各類征信機構的監管。監管重點是保護信用信息主體合法權益。要完善征信市場監管細則,加快建立對征信機構的非現場管理框架,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實到位,使我國征信市場始終運行在健康規范的發展軌道上。在評級市場方面,要進一步規范信用評級備案管理,加強信用評級統計、分析與監測,完善違約率系統事后檢驗制度,進一步加強信用評級管理。
第二,穩步推進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推動金融信用信息的全覆蓋和非銀行機構的信息采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要求,要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繼續推進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提升數據質量,完善系統功能,加強系統安全運行管理,進一步擴大信用報告的覆蓋范圍,提升系統對外服務水平。新常態下,建設征信系統必須狠抓數據基礎,搶占數據技術制高點,才能推動全面征信工作、實現高效信息共享。一是加強金融業協作,積極推動實現金融信用信息的全覆蓋。二是商業銀行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推動非銀行機構的信息采集。三是加強對大數據的研究探索,實現傳統數據與互聯網大數據的結合。繼續豐富金融數據庫信息,完善征信產品,豐富服務渠道。
第三,加強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安全管理,防范征信信息泄露。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主要收錄信貸信息,其中涉及個人信息主體的部分隱私以及企業的商業秘密。人民銀行在履行監管職能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征信信息泄露風險。一是要加強現場檢查。重點要關注金融機構的內部組織、業務操作、人員權限管理等方面,確保操作規范。二是做好非現場檢查。要加強完善異常查詢監測等工作,運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并糾正各類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各類機構規范發展。
第四,要加強中小企業(包括小微)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國務院已經批準的國家發改委和人民銀行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劃中,明確要求人民銀行組織和加強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形勢下,扎實推進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14年,人民銀行確定了63個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從征信采集到形成評價,再到實際運用,一定要遵循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發揮比較優勢,特別是要發揮信用的中介作用,真正讓中小企業逐步在貸款便利、貸款額度、貸款利率方面得到實惠,切實發揮服務政府、服務銀行、惠及中小企業和農村的作用。
第五,加強征信業發展和監管的研究和社會溝通宣傳。當前,我國征信業發展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征信的發展還存在數據缺失、隱私信息界定不明等問題。對此,一方面要加強研究大數據、云計算對征信體系建設的影響和挑戰;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對大數據征信的監管,研究大數據征信的相關立法。比如,研究如何進一步規范大數據征信,減少隱私侵害,加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積極組織開展“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征信市場健康發展”全國專題宣傳活動和常規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征信的社會影響力。
征信體系建設是一項社會性、基礎性較強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力配合。當前,我國征信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金融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市場各方,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部署,秉承服務社會民生、提升經濟效率、確保市場安全的理念,扎實推進征信體系建設創新發展,為社會大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征信服務。■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行長助理
(責任編輯 張 林)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