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萍
銀監會正在推行的“腕骨監管體系”無疑是對國際金融監管制度與工具的一次“中國式”革新。
2010年初,包括七大類13項指標的“腕骨”(CARPALs)監管指標體系創立。
一年實踐期后,2011年起銀監會將在大型銀行中,按照“一行一策”、“一年一定”的方式,率先推行。接近銀監會的消息人士透露,各行的具體監管指標將從今年3月起,逐一厘定。
這意味著,包括工農中建交在內的大型銀行作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值得注意的是,這將不僅集中在法人行層面,“腕骨”作為中國式金融差異化監管工具,還將深入五大行地方分支機構。
一行一策,一年一定
“包括四大新監管工具在內的‘腕骨’監管體系去年已經在大型銀行中施行了一年,效果不錯,今年將被作為國有銀行監管工作的重點。”
28日某地方銀監局副局長說,該體系整體適合大型銀行的特點,并且能做到風險全覆蓋。
“腕骨”指標監管體系是銀監會在推進巴塞爾協議Ⅱ、Ⅲ同步實施中,結合新形勢下我國大型銀行的風險特征,于2010年初探索創立的一個全新的監管體系。
何謂“腕骨”體系?人體手腕部有八塊腕骨,八股合一構成手部力量,銀監會新型監管模型的構建,與之異曲同工。
七大類指標包括:資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貸款質量(Asset quality)、大額風險集中度(Risk concentration)、撥備覆蓋(Provisioning coverage)、附屬機構(Affiliated institutions)、流動性(Liquidity)、案件防控(Swindle prevention control),取七大項的英文首字母,加上有限自由裁量共計八個方面,即為“腕骨”(CARPALs),暗合銀監會的“鐵腕”監管思路。
“體現了銀監會差別化監管的思路。”上述銀監局人士表示。
巴塞爾Ⅲ尚未引入,而基于更嚴格的資本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許多思路已經滲透入中國的銀行業監管,并被監管當局設計為自成體系的一套監管框架。
被“差別化”的首先是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盡管目前新資本協議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標準并無界定,但五大行無疑具有系統重要性銀行特征。不過,上述人士指出,“腕骨”體系以后是否沿用到其他股份制系統重要性銀行仍未知。
上述銀監局人士還透露,為體現監管機制的差別性與動態性,“腕骨”體系施行中要做到“一行一策、一年一定、按季考核”,銀監會每年調整動態風險監管指標,以監管意見書的形式下發,同時按季度監測執行情況,“今年的各項指標最快3月份就會與各行協商并確定出來。”
細解13大指標
“腕骨”體系的七大類涵蓋13項指標,突破了自2006年股改以后大型銀行一直沿用的“三大類七項指標”。
目前,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為CAMELS,英國為ARROW體系。為應對“大而不能倒”問題,銀監會對這13項監管工具寄予厚望。
它們具體為:資本充足率、杠桿率、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偏離度、單一客戶集中度、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比率(撥貸比)、附屬機構資本回報率、母行負債依存度、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率、存貸比、案件風險率。
備受關注的四大創新監管工具顯然在列。
農行戰略管理部宏觀經濟金融研究處付兵濤告訴記者,實際上,這些工具之前一直在使用,并非都是新的,只是按照新資本協議的思路和要求,指標的具體設置在風險的計量方法和計量標準上做了修正,“大多指標大型銀行都可以達標,其他的新指標,如撥貸比,銀監會也給了一定的過渡期,對大型銀行來說壓力不大。”
2.5%的撥貸比新規(撥備/各項貸款總額)曾受業內爭議,一些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因可能明顯影響利潤而向監管機構提出異議。不過監管層目前仍堅持2.5%的標準,并給與大型銀行兩年的達標期,中小銀行5年達標期。
某國有大行高管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五大國有行中僅有兩家撥貸比達到2.5%或以上,一家銀行接近指標值,其余一家還需幾年時間。東方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金麟根據上市銀行2010年第三季度報測算,彼時工、建、中、農、交行撥貸比分別為2.42%、2.43%、2.19%、3.32%、2.05%,股份制銀行除光大、華夏外,均在2%以下。
付兵濤表示,由于銀行不良貸款的劃分標準不一樣,因而目前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并不能完全說明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而撥貸比指標規避了不良劃分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有多少貸款就有多少撥備,在當前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是有現實意義的,尤其對不良率較低的銀行。
而影響更為直接的還是新資本協議下更嚴格的資本充足性要求,“腕骨”體系的第一大類即資本充足性,包括資本充足率及杠桿率兩大指標。在銀監會的計算公式中,資本充足率目標值為最低資本要求8%、留存超額資本2.5%、反周期超額資本(暫取為0)以及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1%)四者相加之和,即11.5%,同時還有0.3%的上下浮動區間。
上述國有銀行高管透露,到去年底,五大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1%,“高的有超過12%的,低的也有低于11.5%的。”他認為,這要求商業銀行加強資本補充約束機制建設,確保資本充足率持續達標。
據記者統計,2010年,大型銀行通過A+H上市、發次級債等方式共計融資4200億,而2011年,上市僅半年的農行又計劃發行500億次級債。
此外,上述國有銀行人士透露,“腕骨”體系13大監管指標中,除了允許母行負債依存度及撥貸比可以分步達標外,“其余指標均被要求年內達標。”
作為新資本協議下中國式銀行監管制度的創新,“腕骨”體系無異于一場銀行監管革命,監管當局對這種差別化、動態化的監管思路亦是勢在必行。據上述銀監局人士透露,今年“腕骨”體系的具體執行情況將與大型銀行董事會、高管層的業績考核相掛鉤。
中信證券研究部認為,“腕骨”體系是銀監會對大型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的主要工具,未來有廣泛推廣的趨勢,其對非現場監管的優化表現在:第一,通過引入對部分指標的歷史平均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試點數據的波動性;第二,撥備覆蓋率參考新增貸款水平,含有逆周期監管特征;第三,美國CAMELS指標相比,該監管指標更為量化,對集中度風險、操作風險均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