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質疑平安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第12期零收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7:25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零收益事件所涉銀行首次正面回應結構型理財產品“零收益非本意” 證券時報記者 唐 曉 本報訊 本報2月19日報道《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遭遇信用危機》后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投資者紛紛打來電話反映類似情況。日前又有幾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到期收益出現為零,在投資者憤怒聲討的同時,銀行方面表示出現零收益并非所愿,并且零收益的理財產品畢竟只占少數。對于出現零收益的事件,文中所涉商行也首次正面予以回應此事。 發行聚財寶飛越計劃2007年1號理財產品相關銀行人士表示,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是保本,出現零收益實非銀行所愿,在推出產品時銀行也希望產品能夠為投資者賺取不錯的收益。除了銀行需要在銷售產品時加強風險提示外,該人士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同樣需注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譬如保守型的投資者不要購買風險太大的理財產品。 除了上述銀行和浦發銀行外,近日又有深圳平安銀行等銀行產品到期收益率為零引起網友質疑。民生銀行一款產品人民幣理財第12期雖未到期,投資者也被銀行告之到期收益可能為零,建議提前贖回。 在資本市場紅火之下,跟股票關聯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為零讓投資者大為不解。記者發現陸續卷入零收益事件的幾款理財產品均為保本的結構型理財產品,產品設計均頗為相似,即掛鉤幾只股票走勢越趨同,產品的收益越高,反之將趨零。民生銀行在人民幣非凡理財12期的運行情況報告里明確指出,產品掛鉤的股票差值越小,投資者獲得的收益越高。換而言之,單個股票的表現或走勢并不重要,只要掛鉤股票的相關性強,出現同升同降的情況,投資者就能獲得較好的回報。 結構型產品連續出現零收益的情況,是否意味著結構性理財產品應該受到摒棄?招行零售銀行部林敏認為,結構型產品設計很靈活,包括很多品種,比如還有看漲、看跌的產品等,不應因部分產品出現零收益而全盤否定此類產品。 業內專家認為,結構型產品最大的好處是保本,至少可以避免市場動蕩帶來虧損的風險。結構型產品之所以可以做到保本,這是因為此類產品銀行通常只拿產品本金的利息去購買外資投行的期權,以此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因此到期最多損失利息部分,不會損失本金。結構型產品一般會設定收益實現的條件,投資者應看清收益計算公式,了解在什么情況下產品才能達到最高收益,什么情況下收益可能為零。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