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理財產品鬧糾紛投資者買教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6:13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張若斌

  本報訊 隨著銀行理財日益推陳出新,各種結構性風險掛鉤型產品在給客戶帶來收入的同時,也使部分客戶落入零收益率的陷阱之中。雖然按照產品說明書銀行也無可厚非,但在通貨膨脹日趨嚴重的今天,零收益率顯然無法使客戶滿意。對此上海銀監局強調,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應當提高人員培訓、產品宣傳和營銷水平,加強投資者教育。

  2007年初,客戶陳先生在某商業銀行購買了一款人民幣理財計劃,按照合同約定,這款理財產品預計年收益從0到16%。但年末合同到期后,銀行公布該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只有0.0396%,陳先生投資的10萬元錢,最終只獲得39.6元的收益。他在詫異之余趕緊翻閱合同,按照上面公布公式計算,該產品掛鉤的香港中資金融股———建設銀行、中國人壽、中銀香港和招商銀行,只有在出現同時上漲的情況下,才能獲取16%的收益率。而去年四個股票漲幅不一,該產品只能保本。對此,陳先生憤憤不平:“去年股市那么火,這款產品涉及的4只股票都有良好表現。即便這錢存成定期,得到的利息也有幾千元。”同時,他購買的另一款掛鉤中資能源股的理財產品,目前看來也極有可能出現零收益。

  一位銀行理財師表示,作為一款結構性保本產品,是以市場中性為原則的,既不看多也不看空。但去年H股的中資金融板塊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打破了該結構性產品的波動范圍。對此結果,銀行只能表示遺憾。很多投資者認為銀行把錢拿去買掛鉤股票中任意一只都能獲利豐厚,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商業銀行是不能直接去買境外股票進行投資的。對于保本浮動收益性產品所募集的資金,銀行只能拿投資者的本金去購買固定收益票據、債券等來獲得保本收益,同時用這部分利息從大的國際投行購買股票的期權,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機會。由于期權價格的計算和市場操作是非常復雜的,一般只有國際投行或對沖基金才有能力進行橫跨利率、匯率、股票、商品市場的投資,因此投資者必須要吃透產品的特點。

  事實上,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一知半解,盲目投資的情況十分普遍。特別在銀行理財師大力推薦的情況下,部分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期望過高,無法承受正常的市場波動。以中信銀行2007年發行的一款新股集合理財產品為例,曾經出現幾次凈值下滑的情況,部分投資者據此致電銀監局和媒體投訴中信銀行挪用資金炒股,理由很簡單———“新股并未破發,該項投資怎么可能虧損呢?”其實,中信銀行該項理財產品有部分實施了網下申購,中簽率高出約一倍,但有三個月的禁售期。而產品凈值的計算是按照新股上市之后在二級市場的收盤價來計算的,對于中國石油之類高開低走的新股來說,網下申購的收益率出現下滑是相當正常的。

  對此,監管部門表示,雖然從法律上看,客戶收益低于定期儲蓄或出現虧損,都是符合當初的理財合同;但是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還應當提高人員培訓、產品宣傳和營銷水平,加強投資者教育。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