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節后理財產品發行入高峰 銀監局提醒注意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8:00 每日經濟新聞
春節前后,各銀行爭相推出本外幣理財產品,浮動收益類產品增多,預期最高收益率不斷攀升,甚至屢見上不封頂。但引人注意的是,上海銀監局提醒投資者正確理解外匯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節后理財產品輪番登場 近期有不少外匯理財產品實現了不錯的收益。例如,中國銀行去年12月29日分配收益的6款“匯聚寶”產品,收益率均超過4%。2005年11月,該行在內地同業中首家推出與香港10只紅籌股掛鉤的“匯聚寶”理財產品———“紅籌港股高低杠”,第一年的投資收益實現8.00%。 工行理財專家告訴記者,在掛鉤品種的市場波動不大,且趨向明顯的情況下,結構性外匯理財產品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較有把握。 外匯理財產品的掛鉤品種豐富,設計多樣化,人民幣理財產品也不甘寂寞。工商銀行春節前剛剛到期的首款QDII,最終獲得了7.31%的美元回報。在2月14日結匯完成后,該期QDII產品中匯率風險避險型的人民幣收益達到了4.6%。 春節前,光大、交行、招行等紛紛推出收益上不封頂的理財產品,掛鉤的標的品種豐富,一改之前中資銀行理財產品設計單調的狀況。工行還透露,正在研發下一期QDII產品,預計春節后推出。 業內人士稱,銀行理財產品正進入銷售高峰期。一方面,隨著外資銀行的介入,市場品種將更趨豐富。另一方面,QDII產品遭遇挫折后,將在創新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其收益水平力求跟上投資者意愿。中國銀行正在銷售的第二款QDII間接投資于港股,使銀行QDII突破了投資固定收益產品的局限。 銀監局:別上“預期收益率”的當 理財專家指出,對于浮動收益類產品,投資者需要增強風險意識。上海銀監局已經提醒,各類掛鉤型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趨升,但最高預期收益率只在理想狀態下實現,很多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高。 上海銀監局舉例,2006年8至11月間到期的2萬元一年期的5款產品中,有兩款的收益率為2.152%和1.05%,低于同期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水平;某銀行已到期的40期匯率掛鉤型產品中,有8期產品的實際年收益率小于1%,17期的產品年收益率低于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 記者獲得一份中行“匯聚寶”產品收益分配匯總,其中,2006年12月27日分配收益的“0406C”,186天計算的本期收益為0;12月27日分配收益的“0503B(E)”,91天計算的本期收益為1.00%。再看2006年11月27日分配收益的“0505B”,181計算的本期收益為0。據了解,該款產品為“利率牛市進取型”,掛鉤6個月美元LIBOR,每6個月為一個收益期。收益期內若6個月美元后置LIBOR-6個月美元前置LIBOR≥0.20%,則收益率為0。 工行首款QDII同樣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的利率風險未規避型遭遇人民幣升值的損失慘重。半年投資期內,人民幣升值約2.7%,實際收益不及同期其他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業內人士稱,固定收益類QDII產品收益低,且容易被人民幣升值“吞噬”。 投資者不能單純看到高收益的一面,例如中行第二款QDII所投資的富達中國焦點基金,2006年總回報率高達90.46%,但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別只有3.31%和12.75%。中行會靈活調整股票基金和債券類資產的比例,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卜春艷 每日經濟新聞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