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股市火爆中看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價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3:18 新浪財經
覃珊珊 2007年初春,全國大范圍的降溫天氣與各地證券部火熱的開戶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所謂:“屋外寒風凜冽,屋內人氣鼎盛”。據粗略統計,全國每日A股市場新增開戶數量高達12萬人。強勁上漲的指數、大幅波動的市場不斷刺激著老百姓的投資“胃口”,推動著一波又一波的新股民、新基民迫不及待的投身到中國股票市場的滾滾浪潮中。更為極端的例子是小部分投資者甚至利用房屋抵押貸款炒股票。雖說股市的火爆與十幾年前的“股瘋”已經不是同一概念,然而用“全民皆股”、“全民說股”來描繪當前的投資環境也不算夸張。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廣大投資者充分享受股票市場帶來的財富效應時,眾多銀行卻在有點頭疼理財產品的銷售前景了。出于銀行自身業務特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注定無法與股票、基金抗衡,因此當投資者的回報預期被高收益、高風險的金融工具高高吊起的時候,理財產品的“冬天”就要來臨了,F在大部分銀行普遍面臨的情況是: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很難銷售,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很難銷售,收益較高的浮動收益型產品也賣的一般;叵2005年3%年化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投資者都搶購一空的情景,真有點讓人唏噓,不禁感慨市場風向變化快得讓各方都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即使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前景不太樂觀,也不要貿然做出理財產品正在遭遇“寒冬”的判斷。理財產品作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如股票和基金不能徹底取代銀行儲蓄存款一樣。雖然銷售量會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而有所波動,但產品的整體發展趨勢依舊看好,仍然具備投資價值。這是因為: 首先,理財產品可作為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分散市場風險,降低收益率的波動性,使整個投資組合更加的合理。比較理想的投資組合應涵蓋現金、固定收益類證券、高收益金融工具、保險、商品類金屬和房地產投資等,既要盡可能的提高收益,也要兼顧流動性和安全性。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雖然在資本市場蓬勃發展時能提供非常豐厚的回報,但是風險大,收益率波動驚人。俗語有云:“股市一賺二平七虧”,股市中賺錢的投資者永遠是少數,沒有人能保證永遠是游戲的“贏家”。正因為股市中不確定因素太多,一旦發生虧損金額又比較大,如果將銀行理財產品放入投資組合,就能有效的起到“緩沖器”的作用。由于銀行推出的絕大部分理財產品保證本金,因此至少保住了一部分本金和收益,未來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切莫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其次,可供投資者選擇的銀行理財產品非常豐富,基本能夠滿足投資者個性化、多元化的理財需求。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固定收益、保本、收益率較低的產品,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浮動收益、保本或非保本、收益率很高的產品;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各種人民幣理財產品和QDII產品,持有外幣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QDII產品;希望分享海外資本市場收益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掛鉤境外各板塊股票的理財產品,希望投資海外各主要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債券、商品、新興市場等混合型基金的QDII產品……可見銀行理財產品的靈活性與豐富性是其他金融工具不能比擬的。而且,如果投資者想直接投資海外金融市場,目前除了通過具有QDII資格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沒有其他合法的渠道,這無疑又給商業銀行增加了一些優勢。 最后,不能將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基金這類的金融產品等同起來,不能把這幾類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放在同一個層面進行比較。原因在于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和股票、基金根本不能同日而語,既然風險完全不同,又如何要求收益率相同呢?比較有趣的是,從筆者各方面獲得的信息看,許多投資者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能提供與股票、基金相同的投資回報。當理財經理向他們推薦理財產品時,他們都會問同樣一個問題:收益率能和股票、基金差不多嗎?這就讓理財經理非常為難。這部分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不同風險的產品都能提供高收益。對金融理論有所了解的投資者都知道這樣的產品在現實中是無法被創造出來的,這明顯有悖于現代投資理論的核心思想。理財產品之所以有些營銷難,部分原因就在于持有上述觀念的投資者數量還不少。 誠然,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并非只給商業銀行帶來挑戰,挑戰和機遇總是并存的。商業銀行可利用資本市場的發展大膽進行產品創新,在產品設計上融入更多的“跨市場”理念,讓一些沒有進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能在風險可控、本金可保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分享資本市場的收益。一些前進速度比較塊的商業銀行已經推出了與境內外資本市場表現掛鉤的本外幣理財產品,該類產品已經成了今年理財產品市場的主流趨勢。筆者相信,在林林總總的投資選擇中,銀行理財產品一定會以它獨到的特色和無可替代的安全性,占領一席之地!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