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戴磊
一位朋友留學國外,數年中第一次回國,為兌換外幣去了銀行?粗昂坪剖幨帯钡陌偃伺抨爤鼍,他不解地問我:“為什么沒人用網上銀行?交水費電費的也要專門來銀行?”
網上銀行當然有,而且近幾年發展迅速,功能日漸完善。統計顯示,到去年,中國網上銀行使用人數已經突破4000萬,不過這個數字尚不足以讓銀行網點的負擔有實質性的減輕。
一位正在銀行排隊的客戶告訴記者,他的網齡已有五六年,卻還沒有使用過網上銀行,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會,而是不敢。有同樣擔心的人不在少數,調查顯示,目前仍有61%的非網銀用戶由于懷疑網上銀行安全性而不使用,網銀的安全性仍舊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如果你關注各病毒預警機構發布的病毒警報,不難發現,專門針對網上銀行的病毒可謂“常見常新”。關于病毒受害者的消息也時常見諸報端。前不久,上海的唐先生就因病毒“網銀大盜”損失3萬元。他一氣之下,將銀行告上法庭。廣東的一對夫婦存有8.8萬元買車款,卻被網上偷盜,轉移到了福建。
那位客戶說:“也許中網銀病毒的人不多,可誰沒中過其他病毒。像我們這樣的普通電腦用戶,但凡機器中毒,立刻手足無措,甚至中了毒也不知道,還是小心為妙!
復雜的網絡環境讓很多普通用戶叫苦不迭。他們只能按提示升級殺毒軟件,安裝系統補丁,等等。然而,這些措施更多時候只能起到事后防范的效果。
最近,一個叫“熊貓燒香”的病毒轟動網絡,上百萬臺機器中招。受害者的系統幾近崩潰,只剩下滿屏幕的熊貓捧香作揖,讓人哭笑不得。經分析,此病毒在技術上并無“突破”,而是將多種病毒改頭換面。結果,眾多殺毒軟件無法應對,一般用戶又無力防范,一時間,“滿城盡燒國寶香”,損失慘重。
幸好“熊貓”沒有攜手“網銀大盜”,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一事件突出反映了現有殺毒軟件事后防范的無奈,今天的病毒庫殺昨天的毒,用戶只能祈禱明天不再中今天的毒。計算機高手敢于不使用任何防護軟件,讓自己的系統“裸奔”,他們有足夠的警覺性和有效的解決辦法。然而,普通用戶占絕大部分,他們“穿”得嚴嚴實實也有任人宰割的可能。
有報道說,一條病毒木馬的制作、傳播、盜取密碼的黑色產業鏈正在形成,這無疑加大了人們對網絡安全的擔憂。在各式各樣病毒的挑戰下,無力應對的網民只好對網上銀行說“不”,畢竟,資金損失要比系統崩潰嚴重得多。
盡管困難重重,各家銀行在推廣網上銀行方面依然不遺余力,因為相對于傳統銀行而言,網上銀行成本低廉、交易便捷,它同時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減少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了解決安全這一最大難題,網上銀行自身也在不斷變革。比如,工行在推出成本較高的U盾后又發布了價格低廉的口令卡,建行在去年改版網上銀行,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關閉有潛在危險的功能選項。
這些舉措有效地提高了網銀的安全性,但讓一般用戶無法預知的網絡環境依然是網上銀行普及的巨大障礙;ヂ摼W、局域網、移動硬盤,面對著從各處泛濫而來的病毒,很多用戶根本無法判斷應用網銀是否安全,現有的防毒軟件又不能給他們足夠信心。只有凈化網絡環境,提高網民安全感,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網上銀行。一些專家提出,對于銀行來說,網銀安全性需要它們不斷改進,同時尋找客戶的安全性和業務應用性的平衡點;對于用戶來說,必要的防范手段必須掌握,否則一人中毒,多人遭殃。
|
|
|